1 山中访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那种深厚感情。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里的众多好友,你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找同学回答)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走进幽谷,走进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去探访我们的好朋友。
你最喜欢山中的那位朋友?你能用朗读表达出对它的喜爱吗?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相信你是最棒的。
1、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朗读:(随机板书)
(1) 第3自然段。
下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重点强调那些词语?(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你们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它的德高望重的?
(它把很多人马渡向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可以看出它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它在这涧水上已站了几百年了,说明它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德高望重。)
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对老桥的什么样的感情呢?(敬佩与赞美)
生赛读。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的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第4自然段。
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重点强调那些词语?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鸣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呢?(拟人)在这里,作者又想要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什么感情呢?(默契和情谊)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成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感受)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展开的想象。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3) 第5自然段。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都是我的朋友……)
3)在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哪种方法表现自己对山中朋友的喜爱呢?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里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4)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音乐,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
5)想象一下,作者还可能会跟哪位朋友打招呼呢?请你发挥想象力,仿写一下: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
———————
第6自然段。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的去感受,才能感觉的到。那现在,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一段话。
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对这场雨的喜爱吗?
天气变了,但作者的心情并没有变。在作者听来,这轰隆隆的雷阵雨像侠客的吼叫,还像诗人的吟咏,连头顶的岩石都像是专门为我撑起的巨伞,让我可以更好的欣赏这雨中的美景。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不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我们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但没有因为这场雨破坏了山中之行的兴致,反倒充满了感激。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写法探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地那份亲密无间。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好心情。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小结: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1、 抄写本课中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