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3页)
新闻两则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背景介绍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新闻的特点

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

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要塞 崭新

噙着 永载史册 琛


kuì
jiān
sài
chēn
qín
zhăn
zài
读一读
词语识记
横 长江 锐不可 百年 桑

举世 目 一国两 循 渐







词语识记
填词
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标题
导语
主体
整体感悟
思 考 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突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议论句(分析原因)
承上启下句
探究质疑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3.为什么把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写,后写东路?
真实性
及时性
时间顺序 、事件本身的特点
学习了这则消息后,你有哪些收获?
感悟交流
新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
用一句话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总 结
体会消息语言的特色
1、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析。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自读探究
用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方法,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
具体完成下面问题:
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篇比较,本文在导语的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哪些内容?和第一篇比较,本文主体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
1、本文的导语是1-5小节,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
2、主体部分是第6至25段,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突出三个内容:①查尔斯王子的讲话;②降旗、升旗仪式;③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主体部分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相同点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分详写。
本文与第一则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的人数。
讨论明确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