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寓言导入)
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会吧,现在,不行!”
提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学生回答)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着的理由的权利,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今天来聆听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走进罗素
(学生简要介绍作者,让学生对罗素产生敬慕感,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过渡:罗素是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为世人所敬仰,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个,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三、聆听罗素
1.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把握节奏、语速和情感,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揣摩好我们找学生朗读。(从容、激昂、无奈)
2.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作者为什么而活? 板书:爱情 知识 同情心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激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中”是说这些追求而面临种种挑战,是人生的苦难但无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激情支配,去面临人生。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
四、解读罗素
(过渡,这三点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理由,现在,精读课文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4.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人?
讨论后明确:
1、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是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三是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古今中外,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能不能举例子来说一下。
裴多菲:“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闪电照耀一瞬间,而爱情却照耀一生。
徐志摩、梁山伯与祝英台祝、林黛玉贾宝玉、崔莹莹与张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杨绛和钱钟书、
过渡:我们感受过“双玉”爱情的凄美,体味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热烈,也领略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执著缠绵,同样罗素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一生也有过几段爱情,罗素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爱情虽然是自私的,却让他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板书:博大)
(过渡:追求爱情,让他觉得欢愉,感到心满意足,作者在心满意足之余,是不是就停止追求的脚步呢?不是,他还在追求知识。他追求哪些知识?点学生回答)
2、追求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过渡:从这三方面可以看出他的博学,他的知识面非常广,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在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面,78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知识的力量在他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关于知识的名言大家都记得哪些?)
学生回答:卢克莱修: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左拉:“愚昧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托·因哲伦德: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
高士其:“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竭,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非洲)
知识就是飞上天的羽翼。(英国) 知识能使你增加一双眼睛。(叙利亚)
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苏联)
(过渡:罗素用知识让自己变得强大,罗素追求爱情和知识,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他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怎样的的?或者说,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指什么? )
3、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插入图片,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
过渡:他能看到这些不幸并希望减轻这些不幸,这一切都缘于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对人类的关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悲悯(悲天悯人)。
罗素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从他的经历中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悲悯情怀。
那么,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谈谈。
如:被订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滴着鲜血仍眷顾着红尘的苦难的人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阿诺德:“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南丁格尔、 曼德拉、甘地、 特蕾莎修女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会前进。作家冰心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4、这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呢?---同情心,从文章的哪块可以看出?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赏析: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作者想减轻人类的不幸,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所以这样的人生带给作者不安和痛苦,因而他说激情将他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但是,即使痛苦,也没有放弃追求。)
5、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的是怎样的人?学生回答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过渡:罗素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众多知识的汲取和开拓,更在于他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因而他认为自己值得为他的一生而活。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
小结: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五、感悟罗素
罗素活者的意义无疑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在罗素面前,我们无疑是渺小的,无论是就其成就而言,还是其思想而言,我们不能不景仰他。学习了本文,我们每个同学也应该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活着?应该怎样活?
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我寻求、追求 ,因为 ”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为了亲情而活着 为了友情而活着 为了恩师而活着 为了所有对我们友善的人而活着 为了良知而活着 为了正义而活着 为了美好而活着 为了成就而活着 为了奉献而活着 为了尊严而活着)
莫里哀所说的“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 以骄傲的说,我已将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说过这样的话: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卢梭也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确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无为和虚度。
六、结语
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毕淑敏
七、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本文和《坦然看生活》写作上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的气质。
不同点: 第一,《我为什么而活着》整体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行文之间的过渡照应,使本文读起来顺畅、严谨。 《坦然看生活》则用匀称的结构、对称的句式、流畅的情理,表达散文深远的意旨。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个典型情节,三种坦然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议论抒情、直抒胸臆、揭示文旨张本。而在情节的展现与主旨的展示之间,引述泰戈尔的诗句巧妙过渡,来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恰到好处地引
第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直抒胸臆 ,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在娓娓的叙说中自然流露。 《坦然看生活》则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的心,平淡饱蕴着自信……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八、作业
1、积累关于爱情、知识的名句。
2、以“人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短文必须运用举例论证,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