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2 坐井观天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 12 坐井观天

  • 格式:  DOC
  • 大小:  514K    150页
  • 时间:  2020-09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五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共150页)
第五单元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这个专题,选择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感悟生活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商量”;“语文园地五”,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坐井观天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对天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寒号鸟
本文讲述了寒号鸟只顾玩耍而懒于做好过冬准备,最后冻死在寒冬里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这篇寓言中有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看重结出的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最后葫芦一个个都落了,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号、当”。
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想象、质疑、比较、讨论、评价等学习方式,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
4.领悟故事蕴含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
12.《坐井观天》……………………………………………………2~3课时
13.《寒号鸟》………………………………………………………2~3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2~3课时
语文园地五………………………………………………………… 3~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深入体验;引导学生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学会评价;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生活。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学习更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12. 坐井观天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的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第1课时 (总电教第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就和这幅图有关,它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课文题目)
3.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观”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认读和理解生字。
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以及句子:“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课件突出“井沿”。(指读“井沿”,提问:看图,说说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你还能用“沿”组词吗?)
读第2~7自然段。
①相机认读生字:“答”“渴”“喝”“话”“弄”“错”“抬”,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预设:“渴”和“喝”采用换偏旁对比识记;“抬”可做动作加深记忆;“弄错”可结合语境理解等。
②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情境图及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件突出“际”。(指读“无边无际”,看图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查字典,说说“际”是什么意思。)
③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注意: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字的读音。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来读课文,可以轮流读,可以一起读,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读。然后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好吗?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查字典理解等方式,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边看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4.指名口头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和口头填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沿”“际”“渴”“喝”四个生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3.教师范写这四个生字,学生书空。
4.请同学们自主观察其他生字,了解其结构特点,然后独立描红、临写八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再次交流:
(1)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呢?
(2)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指导“沿”的写法,第五笔是横折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总电教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2.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谁能把“青蛙”和“小鸟”放到合适的位置?
3.请学生上台板贴。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贴?(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段落。)
4.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为何看法不同做了铺垫。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过渡: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板书:落在井沿 坐井观天)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
3.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第一次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的文明礼貌行为(打招呼)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说说什么叫“说大话”。(吹牛)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因为他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口那么大。
(2)指名读小鸟的话,说说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森林、草原。)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4)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5)比赛朗读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和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要表现出他们之间争论的样子。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关注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朗读时,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关注感叹句:“大得很哪!”朗读时,读出小鸟“劝告”的语气。
5.课件出示第6、7自然段,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课件突出“笑”)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名朗读,指导体会“笑”的意思。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6.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和劝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因此,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
1.过渡: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有趣吗?你们能把青蛙和小鸟两个人物演好吗?
2.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3.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演读,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加深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看一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好。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的青蛙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自以为是,目光狭小。)
5.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 看得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续编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同时由续编的内容自然引发了对青蛙内心的猜想,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 寒号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第1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质疑。
预设:
生1:它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哭呢?
生2:它会哭些什么?
3.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有趣的讲述,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质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劝”“且”的读音;“吼”不读kǒng,“复”不读fú。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如:加一加: 良+月=朗 木+古=枯
换一换:“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
(3)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
(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呼呼地刮着 冻得直打哆嗦
温暖的窝里 冷得像冰窖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
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
3.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
4.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以后抓住时间变化来分段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说说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预设:
生1:“纷、阵、枯、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生2:“却”字左右大致一样宽。
生3:“夜”和“衣”的字形相近。
生4:“面”是独体字,里面是两个小横。
2.师着重指导书写“阵、却、纷”三个生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却”的最后一笔是竖。“纷”字右上部是“八”,不是“人”;第五笔捺要写得舒展。
4.学生描红、临写。
5.投影反馈,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学段学习的重点,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本课的生字较多,因此挑选比较典型的重点字,以点带面,让学生写好字。

第2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师范读第1自然段。
2.听了朗读,再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寒号鸟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
生2:我知道了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
生3:我知道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朗读品味,感受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
2.交流。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
“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
(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呼呼地”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①联系实际说一说大雪纷飞的天气是怎样的。
②听音频,理解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感受天气的寒冷。
③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图,老师介绍冰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寒冷。
④模仿“冷得像冰窖”,说说冷得怎样?(冷得像在冰窟窿)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天气的寒冷。
4.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喜鹊的做法的句子,用“____”画出描写寒号鸟的做法的句子。
5.交流一下。说说你对喜鹊和寒号鸟的看法。
(1)预设:
生1:喜鹊很勤劳,看得远。冬天快要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了。我是从“一早、忙着”看出来的。
生2:寒号鸟很懒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生3:寒号鸟很懒,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喜鹊让它做窝,它说喜鹊傻,而且还说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生4:寒号鸟不吸取教训,很懒。已经挨了一次冻,嘴里也说要做窝,但第二天天气一好,又去玩了。
理解“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
(2)寒号鸟说喜鹊傻,你怎么认为呢?
(喜鹊不傻,因为天一冷,喜鹊就住进了自己搭好的温暖的窝里。)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1)想想喜鹊会怎么说。
喜鹊热心帮助寒号鸟,语气诚恳。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再不做窝的后果,语气加重。
换用句式: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学生读寒号鸟说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喜鹊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做窝?
课件出示:
只看___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___;
只顾___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___。
(3)小结:寒号鸟不仅懒惰,还非常糊涂。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7.小组分角色读,其他同学评议。
预设:
生1:我觉得××把寒号鸟的话读得很好,读出了寒号鸟的懒惰,还带有一点儿不耐烦。
生2:我觉得如果他们在朗读的时候加上动作、表情,就会更生动。
设计意图: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课外拓展,总结回顾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
2.补充《明日歌》。
3.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外《明日歌》的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万事不能拖,要及时去做。要懂得把眼光放长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第1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师提醒学生注意“芦”在词语中读轻声。
2.过渡:你们看,这是葫芦的什么?(教师指着葫芦藤,等学生说对后,在课件中出示“葫芦藤”。)提醒读好“藤”的读音,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跟植物有关。
3.揭题质疑。
(1)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是呀,是谁要葫芦呢?他得到葫芦了吗?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和同桌交流交流。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教师检查识记生字情况。
(1)学生可以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指导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老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过渡: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那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第1句。
课件突出“雪白”,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能不能用“雪白”说一句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说话。)你在什么时候也自言自语过呢?
第3、4句。
课件突出“奇怪”“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同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从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学到现在,同学们一定有点儿累了,我们做一做猜字谜的游戏,放松放松,好吗?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3)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生字:棵、谢、想、盯、言、邻、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言”和“邻”。
言:注意第一个横长,第二、第三个横短。
邻:注意第二笔、第五笔都是点;右面的“阝”起笔要低些。
(3)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生字。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第2课时(总电教第 课时)
一、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指读课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