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和理解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他的革命精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讨论李大钊同志的言行,体会他高尚的品质。
2.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李大钊被捕前的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同志为革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学生看图,58页的李大钊照片。)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李大钊在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3.简介李大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慷慨就义。
设计意图:
由现在的幸福生活自然引入李大钊,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看图,并及时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李大钊这一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认读生字新词。
生字: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
新词: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残暴、匪徒、冷笑、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3.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军阀:指旧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某些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4.标注自然段。(共33个自然段)
默读2—33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小组讨论。
5.小组通过交流讨论,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建议2—33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9—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设计意图:
初步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了解文章的结构,便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三、深入理解李大钊的高尚品质。(被捕前)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2—7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
3.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李大钊在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峻的局势的?坚决不离开北京。
抓住句子: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哪能离开呢?”
①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②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这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关键句子,体会李大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1.烧掉文件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对李大钊的外貌、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了吗?写了哪些事?
2.你知道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引导学生抓住对李大钊的言行描写体会。
3.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课文的方法,为学习下文做准备。
二、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一)被捕时。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8—18自然段,画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找出对比的语句。
3.学生自学,然后讨论。
4.学生汇报。
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道:“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道:“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8—18自然段。
设计意图:
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用对比方法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
(二)法庭上。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19—29自然段,用“ ”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
4.(1)外貌:“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他是什么样子的?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李大钊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神态: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②“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5.补充资料。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被捕的十多天,他受到了多次审讯。每次审讯,李大钊除对“共产主义信念承认不讳”外,其他一概不知。
6.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设计意图:
抓住李大钊的外貌、神态,体会李大钊面对敌人镇定自若、无比坚强的革命精神。
三、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四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找找还有哪些句子是相对应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而进行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切缅怀他们,我们的祖国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设计意图:
由李大钊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其他革命题材小说的兴趣。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外貌言行神态
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
父亲:处变不惊
敌人:心虚、残暴
法庭上:安定、沉着
被害后:全家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