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中访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第 二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课
1说说《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体会大自然的美。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奇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小组每个成员说一句。
学习预设
(1)古桥: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三、读中悟美。
1.播放音乐,通过声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指名读、范读、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四、说话练习。
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五、升华主题。
1.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了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
六、作业。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清晨访友——夜色归家
(好心情) (好记忆)
……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掠过(luō luè) 树冠(ɡuān ɡuàn) 屏息(bǐnɡ pínɡ) 唱和(hé hè) 湛蓝(zhàn shèn) 宁静(nínɡ nìnɡ)
二、佳句赏析。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不但写出了桥的__________,而且也突出了它__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3.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仅写让人感受到山中早晨的宁静美好,同时也使作者意识到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
三、内容梳理。
1.《山中访友》课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题目中的“友”指的是__________。作者带着__________去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感情。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四、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__美。。
4.用“~~”画出文中用了排比修辞法的部分。
5.读这段文字中,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