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分数除法(三)》(第2课时)
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 宋君
一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三)(第2课时)》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五课时。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借助操场情境图,通过本课两个问题串呈现教学内容,第一个情境串是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第二个情境串是用方程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已经初步接触了列方程解决问题。本节课,继续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根据信息,能够正确找到等量关系。
2、知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够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数学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点:
正确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五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能够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
教师使用PPT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三)】
【设计意图】在新课之始,教师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点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主动提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请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关键一步是什么?(找出等量关系)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吗?
操场上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后,进行交流,从而确定如下的等量关系:
踢足球的人数×=打篮球的人数
请你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1)汽油的现价是原价的19/20。
(2)果园今年的苹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200kg。
先独立找出信息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在根据信息找等量关系的时候,一定先找到等式左右两边的内容,最后列出等量关系。
即时练习:
下面的信息中,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吗?请你写出来。
课本62页第4题:
(1)今年小明12岁,是妈妈年龄的1/3。
(2)奇思家8月电话费24元,相当于7月的6/7。
(3)一种电脑现价比原价降低了2/15,正好降低900元。
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根据信息找等量关系”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思考,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放手,会给予学生展示思考的机会。真正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下面的题目,你会列方程解答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某月有9天休息日,休息日占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共有多少天?
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如下三问题:(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3)在列方程解答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解:设这个月共有X天。
3/10X = 9
3/10X÷3/10 = 9÷3/10
X = 30
答:这个月共有30天。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其中,师生共同总结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1)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 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出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成长。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基于学生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适时引领学生进行智慧地学习,在不断思考、交流、完善中总结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自身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使学习有效。】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课本62页第5、6题。
在解答的时候,注意追问学生: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综合练习
课本62页第7题。
【设计意图: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是数学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作为一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在本节课的练习中,我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在学生自主练习、积极思维中获得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