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精品《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3 马 说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教学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教学重点)
3.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重点)
4.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背景资料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3.字音字形
祇(zhǐ) 邪(yé) 骈死(pián) 食马者(sì)
槽枥(cáo lì) 外见(xiàn)
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义
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二)托物寓意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明确:千里马:人才。伯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三)主旨情感
1.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明确: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使有才之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遭遇不幸的处境。重用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
3.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做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明确: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的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四)个性表达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四、板书设计
壮志难申盼明君 托物寓意
亮观点 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痛惜
↓ ,(决定) ↓
摆现象 千里马:人才 愤懑
↓ ,(埋没) ↓
揭本质 饲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嘲讽 怀才不遇思伯乐
五、作业设计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你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
1.本教案从诵读入手,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然后疏通文义,为理解内容做好了铺垫。
2.作者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教案在第二课时通过对“托物寓意”“主旨情感”环节中几个问题的合作探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