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子衿》ppt课件(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
衿(今jīn):衣领 ,即系佩玉的带子。
《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悠悠:忧思貌。
《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宁不:犹“何不”。
嗣(似sì):《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
音:谓信息。
嗣音: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佩:玉佩
是青青的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
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
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
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
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
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
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
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
却还未得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
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
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
“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
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
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
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
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
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
,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
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
小说言情心理描绘之河。
子衿
艺术特点
《诗经·郑风·子衿》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郑风·子衿》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
《诗经·郑风·子衿》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表明诗人具有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诗经·郑风·子衿》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 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郑风·子衿》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
《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
《诗经·郑风·子衿》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郑风·子衿》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
奏感,是构成《诗经·郑风·子衿》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
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
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郑风·子衿》重章叠句
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
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郑风·子衿》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
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
化,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苡的不同环节分
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
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郑风·子衿》的叠句,《郑风·子衿》中的叠字,又
称为重言。
《郑风·子衿》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
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
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
用韵。《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
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郑风·子衿》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
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
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
》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
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总之,《郑风·子衿》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
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
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
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
“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
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
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
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
,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
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
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
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