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23.马说》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 说
韩愈
自学指导
1、复习本文的字词句翻译;
2、复习本文重点文言词汇;
3、复习本文综合复习的重点内容。
时间:10分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cáolì
sù
sì
yé
dàn
四、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衹( )辱( )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 )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 )能( )千里( )而食
这样以后
可是
即使
通“只”,只是
埋没
在
并列而死
著称
吃一顿
有时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通“饲”,喂养
它
能够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 )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 ),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
策( )之不以( )其道( ),食( )之不能尽( )其材( ),鸣之而( )不能通( )其意( ),执( )策( )而临( )之,
通“饲”,喂养
这样的
虽然
能力
吃
通“现”,表现
尚且
等同,一样
得到
怎么
能够
用鞭子打
按照
正确的方法
通“饲”,喂养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通“才”,才能
却
通晓
意思
拿
鞭子
面对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难道
通“耶”,吗
恐怕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 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 说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揭示主旨“不知马” 。
总结文章结构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千里马
人 才
伯 乐
能识人才者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本文采用什么写法,要表达什么主题?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
文言词语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露)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顿,餐,量词,读shí
通“饲”喂养,读sì
难道,表示疑问
恐怕,表示推测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名词
能够,动词
才能,名词
文言词语3——其他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有时
面对
这样
一样
尚且
即使
怎么
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文章评价
1、写法与主题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结构特点
正面提出问题并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精要练习1
1. 本文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_______。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千里马常有 ②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C. ①执策而临之 ②把酒临风
D.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3. 加点词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益慕圣贤之道
B. ①才美不外见 ②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C.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老骥伏枥
D.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
C
A
精要练习2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②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精要练习3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当堂训练一(用原文回答):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2、全文的主旨:
3、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
4、说明千里马被埋没具有必然性的句子:
5、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8、描写“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的句子:
9、强烈谴责“食马者”无知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不可得。
策之……天下无马。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当堂训练二:
1、本文用“伯乐”比喻什么?
2、用“千里马”比喻什么?
3、用“食马者”比喻什么?
4、文中描写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暗示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人才的?
5、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识别人才的人。
比喻人才
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表现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历史)
(暗示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本文才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愤慨之情.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D
解析: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发人深省,不同凡响。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借马喻人,委婉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C.第三段从语言和动作两个角度刻画了食马者愚蠢而狂妄的形象。
D.全文寄寓着作者对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的控诉,也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人才的深切同情。
B
解析:并未使用“欲扬先抑”,应当是“托物言志”。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A
解析:是根本原因
1、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身上衣裳口中食
策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
虽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以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固以怪之矣
能以径寸之木
吃
喂养
食物
马鞭
用鞭打
记载
即使
虽然
因
按照
已
用
考考你
2、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林尽水源
之
虽有千里之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能够
才能
吃尽
竭尽
尽头
的
无义(补充音节)
它,代千里马
它
它的
难道
其实
考考你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3、词类活用。
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