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优质课《作文指导:材料作文》ppt课件1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
材料作文
审题和立意
爱图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请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话的理解,写一篇1000字议论文。
立意
▲ 学校里学的既有知识本身,更有学习方法,对一个真正有创造才能的人来说,后者是受用终生的。
▲学校教育应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而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学习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无法想象没有前者只有后者。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方法,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知识”,即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全部忘记”也不要紧。
▲ 学校教育一无是处,真正成才要走出校门后。
▲学校教育应只传授学习方法,知识毫无价值,不必传授。也大可忘记。
(一)弄清材料重心及倾向性,整体把握。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①下面这则材料的重心是讲什么?
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以后,一天,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女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文请教他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说:“这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糟,将来不会有什么写作前途。”老年妇女对巴尔扎克说:“这本作文簿就是你小学时写作用的,你难道连小时候写的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吗?”巴尔扎克认出了面前站的就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禁连声表示谢意。
仔细阅读这则故事,抓住哭婆变成笑婆的关键。
一个儿子卖鞋,一个儿子卖伞,这一事实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哭婆的想法,雨天为卖鞋的儿子着急,晴天为卖伞的儿子发愁;反过来想,发愁就变成高兴了,哭婆也成了笑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一个事物就只有一个固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提倡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多方位思考,说不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呢!
(二)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口。
爱国为民
社会公德
理想道德
立身行事
待人接物
辨证思维
下列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应从哪个角度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①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了两伙年轻人。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音机播音乐跳舞。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前者骂后考只知吃喝玩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双方谁也不服谁,吵来吵去,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
②一位女学生考上师范院校后,教授问她为什么要报考师范院校。她说,开始想成为一个伟人,觉得不现实;后来想成为伟人的妻子,也觉得不现实;于是,她决定做伟人的老师,报考了师范院校。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划分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切入。
就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言,一般可分为:
单一性事件
寓意性材料
漫画、多则材料
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
结论是巴尔扎克向老师致歉,正确的推导程序为:
巴尔扎克为什么向老师致歉?→因为他说错了话→话错在什么地方?→他评价人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属于哪一个范畴的问题?→属于正确看待人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错误命题:
“感谢老师”
“谈谦虚”
“勤奋出天才”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全面地看问题”
“女师范生的择业”一则材料——
材料的结论是:“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为什么这么断定?因为她选择了比做伟人乃至伟人的妻子更现实的目标→属于哪个范畴的问题?→理想立志→就女学生而言,应怎样立志才正确?→理想应切合自身的实际。
[训练]
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
①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学者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斯坦门茨移居美国,恰逢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公司经理请来这位专家修理。他到现场看了又看,径自回去了。两天后他再到现场,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请打开电机,沿线将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工人照着去办,电机果然起死回生。说到酬金。开口便是一万美元。经理愕然。拿修理明细表请他填写材料费用。他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要知道在那里画线,则要9999美元,加起来就是一万。”斯坦门茨的幽默终于使经理领悟了,依价照付。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做看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羡慕外面的老虎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蛾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1996年12月17日,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当选为联合国第七位秘书长。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他讲了一个故事:“我上中学时,有一天校长拿着一张一尺见方、角落上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走进教室,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小黑点!’他摇摇头说:‘难道你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还有一大片白色的纸吗?你们不能用这种态度对待人生。’那时我十七岁,校长的这一课我终生难忘。”
请就安南讲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确立论点的步骤
1、分析材料
2、选择角度
表述切身感受
体现基本精神
具有现实意义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提炼观点
二、确立论点的要求
1、正确
——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不带片面性;
2、鲜明
—— 不能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
3、集中
—— 不要涉及过广,面面俱到;
4、新颖
—— 能给人新认识、启发和感受。
话题“绳”
话题“桥”
话题“简单”
学生佳作
具体“物”的话题——物
抽象概念话题——
人
事
如:桥、路、窗
如:宽容、诚信、 尊重
材料话题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
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绳,一根粗绳,一根细绳,一根长绳,一根打了套结的绳,一根无形的绳,一根挂在墙头上的绳。
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一根挂在悬崖上的摇摇摆摆的粗绳,一根牵在孩子手中悠悠荡荡的长绳。它高高的挂在绞刑架上。在我的心灵打了个死结,它牵着我在时光里游荡。
纤绳——三峡的纤夫
拴在心灵中的绳——我
墙上的绳——幻影与错觉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跟绳索: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你不敢回答问题,自卑或胆怯也是一根绳索。
1、加修饰限制词语
2、相关联想
3、象征意义或哲理
A 桥——故乡的桥,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 泸定桥,康桥
B 赵州桥“水在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空灵坚稳夺天工,驰骏马千骑,中原逐鹿”
“秀逸雄奇夸匠艺,送轻舟一叶,东海追鱼。”(劳动人民的智慧)
卢沟桥:“晓月照卢沟,大河曾流泪和血”
“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七七事变,桥是历史的见证)
上海南浦大桥,科学与智慧的结晶。
C 桥——理解、交流、沟通
红、黄、蓝三种颜色构成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一块调色板一支画笔可以描画出世界最美的画图,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雕塑成不朽的艺术。法国著名的面包大王昂内尔·普尔拉纳仅仅利用三种原料做出千种以上不同的面包,他将一个普通的家庭公司发展为庞大的跨国公司,“普瓦拉纳”面包几乎成了法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
你还能想到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简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不限文体。
七个简单的音符构成无数的美妙的音乐,世界上最容易写的字是一,最难写好的字也是一。一根普通的绳子可以打成各种各样奇妙无比的中国结:一黑一白的两种棋子,在一张格子棋盘上可以变幻莫测;平平常常的泥巴,在泥人张的手里能变成美丽的泥娃娃。墙头一只小小的蜗牛却让伍尔夫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划时代的艺术作品。
单调、纯朴、简洁、容易、平凡、朴实、简明、朴素等
(1)简单中孕育着复杂,复杂寓于简单之中。
(2)平凡里孕育着伟大,伟大出自于平凡。
(3)将生活看得简单些,更容易获得快乐。
(4)简单包含着无穷的人生趣味。
(5)只有那些善于创造的人才能将平淡演绎成至味。
(6)善待简单正是成熟的开始。
(7)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而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往往需要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8)复杂与纯朴无缘
(1)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往往是最简洁的设计。
(2)艺术的趋于平淡往往是成熟的结果。(如陶潜)
(3)现代家庭装饰走的是简洁化的道路。(色彩与线条)
(4)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5)有古朴民风之地成了现代社会旅游的热点(周庄、香格里拉、西藏高原)
(6)简洁、质朴、纯洁、天真。
(1)《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汪国真:通俗易懂的东西不一定是名著,名著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作家的作品几乎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一些不通今博古的却偏好云遮雾盖。
(3)质朴是大师的品质,它既体现在日常举止中,也体现在作品中。这是一种丰富的简洁、深刻的平淡、自信者的谦虚,知道自己无需要矫饰。
(4)把简单的事情说的玄妙复杂,或把复杂的东西说的简单明白,都是不寻常的本领。前者靠联想和推理,后者靠的是直觉和洞察。前者非聪明不能为,能为后者的人则不但要聪明,而且要诚实。
(5)“大羹无味”、“寄至味于平淡”。
1、加修饰限制语
2、相关联想
3、象征意义或哲理
具体“物” 的话题
抽象概念话题
(1)找出与“话题”内涵相同或相 近的词语。
(2)找出几个与材料现象相同的例来。
(3)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话题”
蓝色———流动的忧郁
蓝色蛹 金色蝴蝶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此处标点原为“,”)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此处标点原为“,”)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此处标点原为“。”)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着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babyborn》,我不知道如何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此处标点原为“,”)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700
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慌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如果指挥有序,悲剧即可避免。
课堂演练
1/一个可以避免的悲剧
2/一个一个走
3/人类的自私
7/知识与能力
8/做事要看长远的利益学习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学习需要好方法
4/居安思危
5/欲速则不达
6/循序渐进
11/良好的国民素质是强国的根本
12/提高你的思想素质 13/ 呼唤道德
14/人们处理突发事件的素质应提高
生死关头
A、人们惊慌失措,缺乏镇定
B、 人们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C、指挥无绪,没有打开安全门
D、……
1、碰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
2、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5、军不可无帅
6、良好的指挥是成功的关键
3、呼唤秩序
4、提高国民素质
最佳立意: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陈金枝、王婷婷)
最佳命题:《“挤”出的思考》薛友谊 《团结就是“灭火器”》梁翔
最佳作文:《理智与牺牲》(陈洋洋)
要善于展开中心论点
1、从因果角度去论证
2、从辨证角度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
(1)青年时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
(2)青年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
(3)青年是建功立业的时期
如果珍惜 青春,则会努力学习,增长
才干,建功立业,一生有为;(正)
如果虚度青春,则会一事无成,“白
了少年头,空悲切”。(反)
要珍惜
青 春
采用一个精当的结构
——四步十三句作文法
第一步:定题——
A、论点式命题
B、非论点式命题
第二步:开篇——
A、点材料引入
B、析材定论点
第三步:论证——
分论一:立\摆\议 (或正或反)
分论二:立\摆\议 (或反或正)
第四步:收篇——
A、收拢全篇,增强力度
B、总括议论,照应全文
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700字。
台湾著名的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又是长子,从小就干很多粗重的活。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翻过小山去挑水,往返五六次,之后再帮着做其它家务。做完了,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后来他到外地谋生,什么苦都能吃得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创了一番事业。因此他常对人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多亏了年轻时吃够了苦。他又说:“我成功的秘诀无它,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习作点评:我对快乐的感悟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 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请以“我对快乐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审题步骤:
1、阅读材料,获取主要信息。
儿子留下了鲜花,→要是你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将是轻松和快乐的→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懂话题里的要求和范围。
“我对快乐的感悟” →关键词:“我”,“快乐”,“感悟”。
→我认为,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
3、把话题放在主要信息规定的限制里,并确定文章的立意。
根据材料,“快乐”是有明确范围的快乐。 →此快乐是给予的快乐
审题步骤:
4、不要忽略材料之后的提示语,它有助于你对材料的把握和观点的确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给予(别人)
(自己)快乐
→→
→→
→→
比较下面的的立意和标题:
快乐源于给予
给予,留下快乐
因给予而快乐
快乐在于给予
我看快乐
简单就是快乐
感受快乐
寻找快乐
快乐四季
笑了
比较下面的的立意与标题
施比受更让人快乐
给予比拿取更快乐
有一种快乐源自给予
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青春便是快乐
快乐源于心
孤独的快乐
生活中的快乐
快乐是靠自己争取的
快乐,如此简单
快乐无处不在
随感
一点建议:
标题要尽可能涵盖话题的含义。
标题要揭示主旨,暗示内容(观点)。
标题要鲜明醒目,切忌太过晦涩。
作文出现的问题:
1、抛开材料,谈自己眼中的快乐是什么。
(具体如上面所展示的立意和标题。)
2、为什么给予就能快乐?给予的快乐是怎样的快乐?
(数学意义上的证明过程缺乏。
此条是体现你看待问题深或浅的关键。)
3、文体不明:
记叙文的叙事,议论文的题目
( 事例过于详细)
4、说理牵强、含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送出去的花是快乐的,接受花的人也是快乐的,两份快乐合在一起,便收获更大的快乐——“给”永远比“拿”愉快。
人一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对快乐的奉献,把快乐的快乐奉献给每一个人,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伟大的,也是最崇高的快乐,不要对快乐抱有太多的私心。
5、快乐与给予的关系处理不当,主次偏颇。
给予别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欣慰的快乐,付出的快乐。
6、事例不当。
例子太简单,降低了文章的深度。
(分享,快乐:水果、南瓜、玫瑰花……)
例子与事实不符。
(愚公移山,修筑万里长城,作家创作,清洁工…… )
例子虚假矫情。
(女青年失足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