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加分。
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写作
怎样才能在考场中写出高分作文呢?
很多阅卷老师所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如果你的作文没有亮点来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刺激他们的神经,就不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当然就不会得到理想的分数了。
那如何才能让作文具有亮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写作技巧,希望同学们经过训练可以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加分。
写作顺序
另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写作: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构思)→开头(结尾)→写出文采
第一讲 审题
技法详解
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审题。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偏题或离题,作文的得分可想而知。
审题时,先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写什么”。对应试作文来说,审题时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重要得多。
“写什么”包含两点:一是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具体来说,我们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导语: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揣摩。
示例:(某市中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认真阅读作文题前面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如果没有审清题目,就会导致考生只写“大爱”,不写“无声”,泛泛写“爱”,忽略了“无声”的审题要求,这就会导致偏题跑题。
所以,对导语部分细加推敲咀嚼,对其隐含的信息充分挖掘,这是审题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切记!
二、审题目
1.审清题目的限制:
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2.审清题目的重点:
要学会捕捉、推敲题眼。
如:《他(她)真美》的题眼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如:《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而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我们也还应注意题目中的一些虚词。如:《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
3.领会题目的隐含义:
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审题时能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
例如2014年佛山作文“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题目的中心词是“山”,但命题者的意旨显然不在这里,考生在了解题目的字面内容时,更应该把握这些关键词的引申义、比喻义,审题时要注重虚实结合。“每座山”可以理解为“一般的山”,不是雄伟壮丽的高山峻岭,考生可以理解为平凡的人生、生活中的小事等;另外,“山”也可以理解为“困难”“挫折”。关键词是“金顶”,这是本题审题的重点和难点,“金顶”比喻事业成功、生活顺利。所以,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写作时能通过考生对生活的感悟,对成长的体验,写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从而达到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目标。
同类题目还有:《脚印》、《路》、《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对于这些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从而找到写深写透题目的突破口。
三、审要求
(1)要注意“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校名”一类词语。
(2)要注意字数要求。
(3)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用,有些是要求一定要“记叙文”,而有些题目则并没有限定。
审题训练
1.作文题“我懂得了珍惜……”中有下列一段“导语”,说说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
请用上面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简析下面导语在作文时给了我们哪些隐含信息。
文题: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犯错误受到了家长的指责、批评;或是受到误解、委屈等。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受磨炼,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请以“在错误、挫折面前”为题,写一篇记叙、议论结合的作文。
参考提示:
1.注意“有那么一次”,它是在暗示如何选材。这在暗示考生写好一次经历,写好一件事情,应当在记叙一次经历或者一个事件中阐发自己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而不能去写几次经历;凡写几次的,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此类文章不合题意。
2.此“导语”在构思方面这样暗示我们:一是在取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二是在叙述或议论中要注意将“重新奋起”与“一蹶不振”相对照;三是在议论中可以运用“许多有成就的人”的一些例子;四是文章的主题应是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第二讲 立意
技法详解:
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就是“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因此历年中考作文评卷,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一篇文章,只要立意偏离要求,就必然低分。故此,对立意,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下面,我们来谈谈“立意”的三个原则:
一、立意要正确,思想要健康
立意首先需“正确”。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奉献、诚信、环保等。文章写出来是要交流的,写出来的文章应该展示作者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情怀,从而给别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
二、立意要简明,中心要集中
立意简明、集中,忌面面俱到。“简”即思想内容的单一集中,以便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两个以上的主题,或主题过大,会使主题繁杂空洞,都不能称之为“简约”。“明”即中心要明确,考场作文不相信含蓄,主旨“直接、明白、外露”是明智之举。
三、立意要深刻,思想要内涵
一篇文章单单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得分高低与立意深浅是紧密相连的。想要做到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采用由事及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等思路来构思。
典范文章的对比文段来进行讲解:
1.由事及理: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甲文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从一件事中提炼出一种思想,乙文结尾则在记叙的基础上作了总结提升,使文章的立意即刻深刻起来。
2.由点到面:杨绛的《老王》,如像甲文,直接抒发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则文章的视野只放在了一个人身上。可贵的是,杨绛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如乙文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每一个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使文章的视野由对一人的关怀拓展到所有类似人群的关怀,立意深刻不少。
3.由物及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结尾(乙文),从花的经历联想到了人的命运,思想亦深刻不少。
4.由表及里:例如,鲁迅的《故乡》,甲文的结尾重现过去美好故乡的景色,与现实中萧索的故乡相比照,徒增悲凉;乙文则由故乡的景色思考到故乡的出路,立意更深刻,思想更富有内涵。
5.以小见大:例如,莫怀戚的《散步》,叙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如像甲文结尾,则主旨停留在一家人,而如乙文结尾,内涵则要丰富得多,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范文借鉴
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题记
人生正是在不断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得到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由于刚刚下完雨,空气十分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这时,父亲说:“你能找到我们走来时的脚印吗?”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父亲又问:“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这些脚印吗?”我马上回答不能,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道:“因为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所以留下了痕迹。”父亲边走边说:“这不正像是人生吗!”“人生?”我猛地醒悟过来,是啊,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迹,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
我振作了,我充满斗志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父亲走泥路时收获的智慧,我将踏出一个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脚印,用我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一条成功之路。
【点评】本文是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运用的典型范例,类似文中“走泥路”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可贵的是作者能从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普通的人和事),写作时“以小见大”,从中写出自己的感悟,可以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在构思时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换一个视角来写,或许会平中见奇,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第三讲选材
技法详解: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承载灵魂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一、选材的要求
1.紧扣主题。
密切联系主题,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是选材的第一要义。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次,拣到篮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做的后果,轻则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则“跑题”,劳而无功。
如写《我和我的老师》,可写这位老师对我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但如写老师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事,则切题不紧;如写老师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所以,选材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2.真实性。
合乎逻辑,或客观存在,就是真实,这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
事真,才能情真。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难动真情。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慷慨之作。所以,我们应多写见闻感受,选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以提升文章的真实性。
3.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在我们周围,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对此,准确辨别,迅速地判断和表现,需慧眼独具,勇做也能做伯乐,这是选材新颖的首要一点;能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赋予那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以新的生命,是选材新颖的第二要点;另外,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也是很好的途径,这等于复制了成千上万双眼睛去感受世界。
4.典型性。
选材不求多而在精。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才最有力,才能用较少的材料反映相对丰富的内容,才能用个别事例说明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使阅读过程倍感轻松。
二、选材的方法
1.从熟悉处寻真。
每位同学头脑中一定都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作为首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也才有可能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从而深刻立意,下笔才能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个性化的。
2.从自身出发寻找。
选材贵独特。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将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
怎样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素材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
(2)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
(4)着眼“我”所想过的人和事。
3.从感悟点引发。
作文前,审题后,往往会有所感悟,这些感悟点很宝贵,要紧紧抓住,然后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拓宽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从这一点出发,他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于是,他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4.从感情的触发点着手。
真挚的情感最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容易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值得珍藏。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
5.从联想点开掘。
选材时,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点进行巧妙组接,很容易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范文借鉴
最好的奖赏
广东一考生
每个人在成功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奖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曾得到过的奖赏并不是贵重而美丽的物品,也不是丰盛的一顿饭,而是一条简单而平凡的鞭子,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前进。
一天,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了,心情极紧张的我打开成绩单一看: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一种快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放学后,我的心乐滋滋的,仿佛觉得天空格外晴朗,花儿格外美丽,鸟儿的叫声格外和谐动听。
回到家,兴奋已久的我把成绩单递向妈妈说:“妈妈,您看,我得了极好的成绩,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妈妈仔细地把成绩单看了一遍,欣慰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表现出来,她笑着说:“这次考得不错,但决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为了鼓励你,明天我和你的父亲将会送你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我听了以后,高兴极了,第二天在学校乐了一整天。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准备收爸爸妈妈给我的奖赏。
“妈妈,我回来了。”进门后我说道。这时,妈妈向我递来了包装得极美的礼物,我的心乐极了,在猜测着是我最喜爱的零食,还是最可爱的小玩意。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出乎我意料之外,里面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鞭子,仔细一看,鞭子上刻着几个字:人生的教鞭。妈妈笑着说:“这份奖赏是我和你父亲苦思冥想后觉得最有意义的,你别看它外貌平凡,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惊人的,你要用这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前进,不能因为小小成功就骄傲自满啊!”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了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
现在,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这根刻着“人生的教鞭”的鞭子,它是我获得成功后得到的最好的奖赏。因为,它时刻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进,毫不松懈。
【点评】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语言,结构都不算出众,但小作者的选材——视“人生的教鞭”为最好的奖赏,这是满分的决定性因素。
“奖赏”联系“教鞭”,恐怕阅卷老师毕生少见;“最好的奖赏”联系“人生的教鞭”,这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代表。小作者善于推陈出新,掘取最佳材料表现中心;而赋予极简单物以极深刻意,使得立意和选材完美融合,显出了小作者的深厚思想功力。
第四讲结构
技法详解:
结构是文章之“骨骼”,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文章才有可能如模特身材,产生婀娜多姿、赏心悦目的形体魅力,也容易在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吸引评卷老师的双眸。
一、作文的一般结构
作文结构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2.结尾: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有保持内容单一性和完整性的功能。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制造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4.要注意详略得当:
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的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二、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
我们初中生学习谋篇布局的最好样板在哪里?就在教材里。下面我们以经典课文的篇章结构为范例,学习几个常用又好用的结构模式。
1.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子,重点学习“一事一理”的结构方式
2.以《风筝》为例子,重点学习“倒叙写事”的结构方式
3.以《散步》为例子,重点学习“写景叙事”的结构方式
4.以《羚羊木雕》为例子,重点学习“尺水兴波”的结构方式
5.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子,重点学习“由物悟理”的结构方式
6.以《背影》为例子,重点学习“反复渲染”的结构方式
7.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子,重点学习“先抑后扬”的结构方式
请同学们仿照上面“初中作文的常用结构”表格,尝试自己收集和设计更多的作文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1.以《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2.以《 》为例子,收集、设计结构方式
课文结构相关内容示范学习
范文借鉴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
每所中学都有那么几位风云人物,他们要么才华横溢,要么风流倜傥,要么德才双馨,他们总是会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
小知是这一届的风云人物,和其他风云人物不同的是,小知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有一技之长,成绩也一直是不上不下,平日里还总受男生们欺负。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风云人物呢?!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时我们社团准备举办一个调查活动,而我被分配到的任务就是调查班里每个人的优点及他们对自身优点的认识程度。我问了导师几个问题后便开始展开调查了,调查到的同学无非就是嘻嘻哈哈说自己帅气或羞羞答答说自己聪明。事情似乎进展得十分顺利。正当我想结束调查时,一个身影走进了我的视野,他就是小知。只见小知耷拉着脑袋,两眼无神地往前走着。不知这样的人身上还会有什么优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近了他。
“小知同学,请问你认为你身上有什么优点啊?”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小知愣了一下,然后带着浓浓的沮丧的语气小声地对我说:“对不起,我好像没有什么优点。”
“怎么会没有优点呢?”正当我准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满脸的难过,于是便收起自己的发问,让他悄悄地走了。
正当准备放弃他时,我突然想起导师说的话:“每个人身上都一定会有他的闪光点,如果他不愿告诉你或者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你就更应当想方设法去弄清楚。”想到这里,我连忙朝着小知刚离去的方向跑去……
一路上,我看见许多粗心的同学不小心将垃圾随手丢在地上,而小知不知从哪里拿来了扫把等工具,一个人默默地打扫起来。震撼之余,我连忙拿起相机,“咔嚓”几下,将小知的一举一动都给悄悄地定格了下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跟踪”,让我发现小知竟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活雷锋。比如说,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被欺负,他总会加以制止;看到老人背东西时,他总会伸出援手……
当我把这些照片贴在学校宣传栏之后,小知立刻成了风云人物。小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乐观了。我发现了小知最大的优点——善良!我把这些整理成论文交给了导师。导师看了之后,夸赞了我一番,又给论文补了一个结尾:
冬日里,两只刺猬互相取暖。可靠得太近,会刺伤对方,靠得太远,又起不到取暖的效果。那么,怎么办呢?避开自己的缺点,寻找自己的优点——就像是每一座山都会有自己的金顶一样,总有那一刹那会因为这个金顶的闪耀而光芒万丈!
【点评】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故事曲折,一波三折,源自一个悬念——明明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德才双馨的人才是风云人物,而这个什么都毫不起眼的小知怎么可能是风云人物呢?去采写他的优点,不要说别人瞧不起他,连他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半个优点,失望之余,想放弃对小知的采访,但导师的话又激起了我的跟踪欲望,最后终于发现了他的优点。作者通过设置悬念,加深悬念,揭开悬念,一路写来,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有一种曲折动人之感。这种构思精巧的文章,现在在考场上真是比较少见了。
巧用悬念,精于构思之外,作者还十分讲求人物塑造。他点面结合,先是概括性地点出小知的个性特征——活雷锋,接着具体描写小知帮助小朋友和老人等雷锋行为,这样有点有面,让人物形象在精练的描写中慢慢地丰满鲜活起来。
这些都是此文的优点:精于情节构思,巧立人物形象。这令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最终由“导师”揭开悬念,自自然然,呼之即出。
第五讲 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老师阅卷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临场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总的来说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
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技巧:
一、引用式
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意韵和启示作用。在中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示例一: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怆然涕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让我满目泪水。
(连云港中考优秀作文《大爱无声》)
◆点拨:开篇引用冰心的名句,切合主题,读来情思飞扬。
示例二: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热切渴望的脸。
(金华中考优秀作文《这就是幸福》)
◆点拨: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巧,开头引用了三句古诗,写尽了诗人的沧桑,写尽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望,也写尽了诗人脸上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作者把三人的诗句巧妙的组合到自己的语言中,增加了哲理意味,又巧妙地引出下文,点明主题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