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 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说明】
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扫清文字障碍,掌握诵读要领,熟读成诵。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参差(cēn cī) 堤沙(dī ) 天堑(qiàn ) 珠玑(jī ) 罗琦(qí ) 豪奢(shē ) 重湖(chóng)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 千骑(jì) 乘醉(chéng) 骤雨(zhòu) 凝噎(yē ) 暮霭(ǎi )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欣喜赞许之情,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四、拓展阅读
1、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作业:
1.背诵诗文。
2.做本课《同步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和和课内探究两部分练习。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 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一、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 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词的下阙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二、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例:“重潮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苏轼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也是写山和水两方面的。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南宋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合讨论探究
1.总结本词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点染、铺叙】
2.总结本词的主旨。(词的内容与投赠之意有何关系?)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四、作业布置
1.默写本词。
2.背诵《雨霖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一、导入新课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明确目标
1.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2.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3.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4.拓展延伸
三、学习过程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录音。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录音,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岸 晓风 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诗词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相生 对比 衬托 用典等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⑷意象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问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情景:枯杨岸边,冷风出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
感情: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抒发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
7.首诗多处写景.请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写景上,词的上片所写景物多是实景,是借景抒情;下片和上片的“念去去”三句,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
四、拓展阅读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③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④强乐:强颜欢笑。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危楼"暗示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无言谁会”句既是独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词的意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当堂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
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
答案:C (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
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 参差 罗绮 竟豪奢
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A无语凝噎 通宵达旦 字字珠玑 B 寥若晨星 良辰美景 C竞豪奢)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
答案:三秋”译为“秋季”)
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对∕长亭∕晚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答案:D∕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答案: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6.《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 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 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 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答案C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开头以“对”字领起,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凉风、残阳、关河、楼头,境界凄凉而悲壮。“是处”两句由仰观转至俯察,叹息花木万物凋落之景象。“唯有”两句写长江水无语东流,人也沉默隐忧。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思。】
⑵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帆船,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2.完成本课《同步学案》中的课后巩固练习题。
3.预习《苏轼词两首》。
教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