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 两种电荷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第1节 两种电荷

  • 格式:  DOC
  • 大小:  135K    3页
  • 时间:  2017-08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15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摩擦起电原因.

小实验:
1.用塑料直尺或圆珠笔杆与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多捋几次,观察现象.
3.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并且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怎么回事?
4.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

1.摩擦起电
(1)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①验证物体是否带电.
②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演示:课本34页电荷定向移动的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减小,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逐渐张开.
交流讨论:A、B验电器上的电荷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①导体: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例如:各种金属.
②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是自由离子.
(2)绝缘体
①绝缘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例如:木头、瓷器.
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核附近,不能自由移动,即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导体.例如: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而湿木头是导体;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但如果把它加热到红炽状态就变成导体.

1.小知识: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2)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3)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方法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根据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2)利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
已知物体A带正电,物体A靠近物体B,如果A、B互相排斥,则说明物体B带正电荷;如果A、B互相吸引,则说明物体B带负电荷或不带电.

1.下列几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B )
A.橡胶、盐水、干木棒
B.铁、人体、铅笔芯
C.塑料、花生油、陶瓷
D.硬币、橡皮、玻璃
2.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中( B )
A.有能够自由移动的质子
B.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C.有能够自由移动的中子
D.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原子
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D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4.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则金属箔带的是正电荷(填“正”或“负”),金属箔失去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