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5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课本P2的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6.1.2 二次根式(2)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叫什么?当a<0时,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
()2=______;()2=_______;()2=_______.
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
同理可得:()2=2,()2=9,()2=3,()2=,()2=,()2=0,所以
()2=a(a≥0)
例1 计算
1.()2 2.(3)2 3.()2 4.()2
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2=a(a≥0)的结论解题.
解:()2 =,(3)2 =32·()2=32·5=45,
()2=,()2=.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 ()2 ()2 ()2 (4)2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5 5,6,7,8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6.1 二次根式(3)

教学内容
=a(a≥0)
教学目标
理解=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a(a≥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0时,=a才成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0)是一个非负数;
3.()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a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0.01;=;=;=0;=.
因此,一般地:=a(a≥0)
例1 化简
(1) (2) (3) (4)
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
(4)(-3)2=32,所以都可运用=a(a≥0)去化简.
解:(1)==3 (2)==4
(3)==5 (4)==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4练习2.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a的应用拓展.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5习题16.1 3、4、6、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教学内容
·=(a≥0,b≥0),反之=·(a≥0,b≥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发现规律,导出·=(a≥0,b≥0).
关键:要讲清(a<0,b<0)=,如=或==×.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______.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a≥0,b≥0)
反过来: =·(a≥0,b≥0)
例1.计算
(1)× (2)× (3)× (4)×
分析:直接利用·=(a≥0,b≥0)计算即可.
解:(1)×=
(2)×==
(3)×==9
(4)×==
例2 化简
(1) (2) (3)
(4) (5)
分析:利用=·(a≥0,b≥0)直接化简即可.
解:(1)=×=3×4=12
(2)=×=4×9=36
(3)=×=9×10=90
(4)=×=××=3xy
(5)==×=3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 × ②3×2 ③·
(2) 化简: ; ; ; ; 
教材P7练习全部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a≥0,b≥0),=·(a≥0,b≥0)及其运用.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1 5,6.(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教学内容
=(a≥0,b>0),反过来=(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a≥0,b>0)和=(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a≥0,b>0),=(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a≥0,b>0),
反过来,=(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 (2) (3) (4)
分析:上面4小题利用=(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2
(2)==×=2
(3)===2
(4)===2
例2.化简:
(1) (2) (3) (4)
分析:直接利用=(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解:(1)=
(2)=
(3)=
(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0 练习1.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a≥0,b>0)和=(a≥0,b>0)及其运用.
五、布置作业
1.习题16.2 2、7、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二次根式的乘除(3)

教学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1.计算(1),(2),(3)
老师点评:=,=,=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_________.
它们的比是.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老师点评:不是.
=.
例1.(1) ; (2) ; (3)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

解:因为AB2=AC2+BC2
所以AB===6.5(cm)
因此AB的长为6.5cm.
三、巩固练习
练习2、3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布置作业
1.习题16.2 3、10.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x+3x; (2)2x2-3x2+5x2; (3)x+2x+3y; (4)3a2-2a2+a3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1)2+3 (2)2-3+5
(3)+2+3 (4)3-2+
老师点评:
(1)如果我们把当成x,不就转化为上面的问题吗?
2+3=(2+3)=5
(2)把当成y;
2-3+5=(2-3+5)=4=8
(3)把当成z;
+2+
=2+2+3=(1+2+3)=6
(4)看为x,看为y.
3-2+
=(3-2)+
=+
因此,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是可以合并的,如2与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可以的.
(板书)3+=3+2=5
3+=3+3=6
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例1.计算
(1)+ (2)+
分析: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解:(1)+=2+3=(2+3)=5
(2)+=4+8=(4+8)=12
例2.计算
(1)3-9+3
(2)(+)+(-)
解:(1)3-9+3=12-3+6=(12-3+6)=15
(2)(+)+(-)=++-
=4+2+2-=6+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3 练习1、2.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五、布置作业
1.习题16.3 1、2.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2)
教学内容
利用二次根式化简的数学思想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应用题.
通过复习,将二次根式化成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后解应用题.
重难点关键
讲清如何解答应用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点.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二次根式如何加减的问题,我们把它归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下面我们讲三道例题以做巩固.
二、探索新知
例1.如图所示的Rt△ABC中,∠B=90°,点P从点B开始沿BA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移动;同时,点Q也从点B开始沿BC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分析:设x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那么PB=x,BQ=2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x的值.
解:设x 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则有PB=x,BQ=2x
依题意,得:x·2x=35
x2=35
x=
所以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答: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
例2.要焊接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0.1m)?
分析:此框架是由AB、BC、BD、AC组成,所以要求钢架的钢材,只需知道这四段的长度.

解:由勾股定理,得
AB==2
BC==
所需钢材长度为
AB+BC+AC+BD
=2++5+2 =3+7 ≈3×2.24+7≈13.7(m)
答:要焊接一个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13.7m的钢材.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3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合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1.习题16.3 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3)
教学内容
含有二次根式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相除;乘法公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
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乘方等运算.
重难点关键
重点: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律;
难点关键: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
(1)(2x+y)·zx (2)(2x2y+3xy2)÷xy
2.计算
(1)(2x+3y)(2x-3y) (2)(2x+1)2+(2x-1)2
老师点评:这些内容是对八年级上册整式运算的再现.它主要有(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3)多项式÷单项式;(4)完全平方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二、探索新知
如果把上面的x、y、z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仍成立.
整式运算中的x、y、z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
例1.计算:
(1)(+)× (2)(4-3)÷2
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直接可用整式的运算规律.
解:(1)(+)×=×+×
=+=3+2
解:(4-3)÷2=4÷2-3÷2
=2-
例2.计算
(1)(+6)(3-) (2)(+)(-)
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在乘法公式运算中仍然成立.
解:(1)(+6)(3-)
=3-()2+18-6
=13-3
(2)(+)(-)=()2-()2
=10-7=3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P14 1、2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
五、布置作业
1.习题16.3 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7.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备注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