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

七下语文精品《第20课:登飞来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登飞来峰》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前,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音乐)……你们听过这首《龙文》吗?这是一首赞美中国文字的歌。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文明所孕育的语言文字中,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文化,就是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中国语言文字的最典型体现,就是诗词的韵律。一首好诗,往往会使人达到比身临其境更美的感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诗。 
(出示图画)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一封,据传,此峰自天外飞来,名飞来峰。千年前的一个夏天,尤为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今天,就让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二、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1、出示自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2)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3)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1)每人读诗中的一句。 
(2)解释所读诗句的意思。 
(3)交流重点字的意思。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课文,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分句解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2、指名解释整首古诗大意,师生补充评议。 
3、提出不懂的地方,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三、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 
《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描写景物 ③④抒发情怀 2、生品读前两句。 
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
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再读前两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3、生品读后两句。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1) 补充资料: 飞来峰高168米。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飞来峰的这些美景诗人都没有描写,而单单只写了飞来峰的“高”?提示:联系诗人的经历。 
(2) 补充资料: 
王安石当过宰相,实行变法,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强盛起来,人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写下此诗时,正是他出入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体会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与自己的未来充满着雄心壮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