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8.木兰诗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7-03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重庆市巫溪县文峰职业高级中学 小张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 

导入: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3、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4、指名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弄懂意思,整体感受。 

1、导入:好,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好,那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习情况。 

A字词。 

注音: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马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鸣啾啾 戎机 金柝 阿姊 著我旧时裳 

B指名分段朗读,正音,学生集体评价。 

3、导入:刚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自学情况,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第一组:一二段;第二组:三四段,第三组:五七段,第四组:六七段。 

4、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5、指名复述故事。 

四、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 

导入:《木兰诗》写得很好,同学们都背过了吗?(背过了)那让我们一起背诵《木兰诗》。 

师生一起背诵。 

同学们背得很熟。和同学们一起背诵的时候,老师想起了自己上中学时学习这首诗的情景,认真学习,谁都会被木兰这一这一中国古代巾帼女英雄的形象深深地打动。听同学们背诵得很有情,看出同学们很喜欢这首诗。最喜欢诗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为什么喜欢?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 

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顺势导入: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你们都有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木兰当时想的是什么吧? 

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军中生活”一段确实写得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这一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冷的夜晚,点点星光照在木兰的铠甲上,的确是传神之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 

(学生思考,讨论。) 

指名说。 

二、启发想象。 

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正因为是略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学生静思默想。) 

然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说,老师作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三、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 

指名说,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四、结束新课。 

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说。 



板书设计 

木兰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课后反思: 

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作者邮箱: zhangyingqing1979@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