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8.木兰诗

  • 格式:  PPT
  • 大小:  2.06M    25张
  • 时间:  2017-0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PPT课件免费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PPT课件免费下载
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它以诚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得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得喜爱。
乐府诗
“乐府”本是我国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秦时已设乐府令。到汉武帝时乐府已具有较大规模,收集歌辞是它的任务之一。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乐府便由原来的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集的歌辞是很完备的。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时代背景
读谁下列字的音:
朗读指导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结构层次
木兰诗
文章开头“唧唧复唧唧”是什么声音?
(1)织机声。诗歌一开始,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然后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着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见了,传来的却是一阵阵长吁短叹。由此展开故事的起因。
(2)叹息声。木兰当户而织,本应听到她的织布声,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有重之以‘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尽,最后又”惟闻女叹息“,这样反复强调,说明木兰忧思这深,通过绘声--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姑娘形象。
(3)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只有虫子在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停机叹息.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子将要做出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诗歌赏析
“问你何所思,问你何所忆”的问话者是谁?
(1)父母在问,父问或母问.
(2)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创作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以前学过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体会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也有个别书面语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复沓 (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顶真(又称“联珠”)……
“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复沓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第一句末的词与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词相同,意思相连。
顶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渲染家中的欢乐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表达效果: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渲染紧张而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
排比
对偶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
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的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很容易辨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
诗歌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撕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苦难了;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的特点。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难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令人回味。
写作特点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征前的准备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
从军缘由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详写
——略写
——详写
——略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艺术特色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人物形象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英雄和爱国情怀。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