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关雎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关雎

  • 格式:  DOC
  • 大小:  58K    4页
  • 时间:  2016-12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学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4《诗经》两首学案
设计人: 刘杏林
教师寄语: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关雎》
一、基础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2、正音、释词。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笔(mào):挑选。
3、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三、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四、背诵并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蒹葭》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浚
明确: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3、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二、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三、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四、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五、达标测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
能力提高
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24《诗经》两首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2、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二、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三、《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