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诗经两首
诗 经 两 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 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叙述的手法表现诗歌的主题;“比”,就是用比喻描摹事物,抒发感情;“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借他物引起联想。
何谓《诗经》的“六诗”或“六义”?
《诗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风、雅、颂。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赋、比、兴。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关雎
《周南》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桃夭
《周南》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搔首踟蹰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等待图
相见图
赠物图
赋
静
女
闲雅姑娘真美丽,等我城上角楼里。故意逗人不露面,来回着急抓头皮。
闲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笔管红艳艳。红色笔管光闪闪,喜爱你的美容颜。
郊野采集赠柔荑, 确实美好又新异。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最珍奇。
卫风 氓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主谓之间)
(非,不是)
(就)
(拖延)
(愿,请)
(介词 把)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毁坏、倒塌/墙)
(连:来)
(借代:住在复关的人)
(一边……一边)
(灾祸)
(介:用)
(介:把)
(财产)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润泽的样子)
(叹息/于通吁)
(沉溺)
(通脱/解脱,脱身)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落)
(往)
(约数,指不确定的多数)
(水势很大的样子)
(溅湿,浸湿)
(差错)
(没有定准)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
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
之,躬自悼矣。
(没有,无)
(早起晚睡)
(顺心,满足)
(自身)
(伤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共同,一起)
(通畔)
(诚恳的样子)
(这,代誓言)
(第二人称,你)
(止,了结)
氓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节
一,二章
三,四,五章
六章
情感基调
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清醒
刚烈
情节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有色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D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A
3、对下列有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乘彼危垣,以望复关
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C
4、对下列有色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黄而陨 落
自我徂尔 往
B、三岁食贫 三年
C、女也不爽 痛快
士贰其行 不专一、有二心
D、士也罔极 狂妄
二三其德 德行
A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诗经》写作手法中典型的“兴”。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男子的感情比作“汤汤”的淇水。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最后两句诗指责意味非常明显,表达了女子的愤怒之情。
B
6、针对《静女》,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了男妇等候女子来约会。
B、这首诗前四句写的是约会时的现实情景,后八句则是男子的回忆。
C、这首诗以男子的口吻写成,既有焦急的等候,又有欢乐的会面,也有不舍的离别,还有幸福的回味。
D、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为“赋”的写法,语言质朴但感情真挚。
C
7、对《静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 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热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D
8、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离骚》;“风”是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骚”则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D、“风”指十五国风,大都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