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大纲要求及教材编写意图
(一)大纲要求
1、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与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能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及简单的恒等证明。
(二)教材编写意图
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出和差角的其余五个公式;通过例题教学及简单的应用,使学生能逐步熟记公式,掌握公式的结构形式及其功能。具体讲:
1、教材把对照、比较有关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途径作为思维起点。
2、教材以“留空”方式处理这部分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推导。通过推导加深对公式证明方法的理解。另外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这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证明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领会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理解和记忆。
4、通过例题教学,有意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引导。面对问题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应具备的条件。另外注重思维过程表述,不能只看结果而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洁性,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高考考查内容
1、以考查对公式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公式的变换功能为主;
2、考查以集中在对公式的变换能力上,以选择、填空、解答题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和配凑用的能力。
例1:
例2:
例3: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公式的特征;
(2)能够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进行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换元的思想指导下推导出公式
(2)根据 、 及诱导公式,推导出公式 ;
(3)根据公式 、 和同角三角关系,探究公式 ;
(4)熟练掌握公式 、 、 的正用、逆用、变形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认识整个公式体系的形成过程,领会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通过探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培养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3)通过公式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与转化,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
2、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
五、按照公式教的一般过程,应 遵循五步骤
(一)发现或提出公式
根据已学知识与新知识差异,引发冲突,为此针对课题引入可采用提问形式或铺垫形式。
(二)认识公式条件与结论
1、公式条件可以从推导过程与公式最后形式两个
地方去理解。
2、公式结论
(1)强调公式形成过程,包括情境创设与证明。
(2)理解公式结构、功能、性质,使用步骤,并且还有审美分析。如:
(3)对公式指出语言记忆,如“两角和余弦等于两个角余弦积减去这两个角正弦积”。
(三)研究公式证明方法,其探索过程尽可能与学生一起经历
证明过程体现转化思想,核心是换元及弦化切及诱导公式。
(四)将公式归纳到新的知识体系中
是和、差角正余弦公式的特殊情况。(同化)
而 不能应用和差角公式,因为条件不符。 (顺应)
(五)公式应用
1、将一般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
(即把二级角转化为特殊角去求)
如:
2、公式正用
化简
解:
已知: ,求
解:
求值
解:
3、公式逆用
4、单角和复角是相对的
(1)
分析: 与 均可看成单角,那么
就是它们的差角(复角),没必要把
与 展开计算。
(2)
分析:
角代换如:
5、常值代换
(1)
(2)
如:
均视为某个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6、公式变形应用
(1)
(2)
(3)
解:
原式=1
(4)
解:由
得
原式=
7、
当 时, 取特殊角,此时
常取 等。
(1)化简
原式=
(2)
(3)求 最大值
解:
当 时,y有最大值
8、简单综合应用
(1)
求
(2)已知
求
(3)已知
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六、从学观点来看待公式学习
对公式学习提出三个三:
“三掌握”“三会用”“三想”
“三掌握”
1、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何用处?
2、公式成立条件是什么?(特别是隐含条件)
公式有何变形?有何用处?
3、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来吗?如何记忆?
“三会用”
1、从左到右会用(正向思维)
2、从右到左会用(逆向思维)
3、左右变形会用(发散思维)
“三想”
特想 、联想、扩想
七、结束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