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20世纪的战争ppt课件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20世纪的战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3)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方面:协约国集团在物质和人力资源上都占优势,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方面: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失误,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3)国内矛盾:同盟国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4)国际力量对比:日本、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和意大利倒戈等,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5.影响:
(1)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3)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4)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源。
(2)经济危机加速二战爆发。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希特勒组建纳粹党,利用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开始扩军备战,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动荡,军部法西斯乘机而起,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
2.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顽强抗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由于力量对比差距过大,加上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3)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两班牙内战,西班牙人民在一些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的进攻。1939年失败后,西班牙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
(4)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936年德意签订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来意大利加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法西斯国家集团。
3.走向世界大战:
(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①含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自保和祸水东引,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②表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后,对日本侵略行径不予任何制裁。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听任意大利使用苏伊士运河。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
③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苏联客观上起到绥靖主义作用,没能阻止战争由局部向全局方向发展。
(2)慕尼黑阴谋: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擅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标志着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德国法西斯侵略野心。
(3)集体安全的落空:1939年,苏联在寻求与英法缔结同盟条约未果的情况下,为避战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表明欧洲筹建集体安全的计划落空。
4.二战全面爆发:
(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德国灭波兰、降法国、攻英国,德意开辟北非战场。
(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①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②形成过程: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加强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③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4)转折: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5)胜利:1943年,美英盟军在北非全面反攻并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协调行动。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德国投降。
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中、美、苏的全面反击下,日本投降。
5.影响:
(1)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启示:
(1)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2)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对立政权。
(2)主要大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3)特点: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4)影响:
①对半岛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②对美国的影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了。
③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抗美援朝,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彻底破裂,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⑤对苏联、日本的影响:东北亚地区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状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对苏联的压力减小;日本抓住朝鲜战争的有利时机,经济迅速复苏,军国主义又有所抬头。
2.越南战争:
(1)背景: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美国出于称霸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
(2)主要大事:60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1965年美国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1969年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双方停战。
(3)性质:越南抗美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影响:
①给越南造成重大破坏和损失。
②1975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
③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3.中东战争和曲折的和平之路:
(1)背景:
①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大国倾力争夺之地。
②中东的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多次变更,民族纠纷频繁。
③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纠纷、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往往为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借口和机会。
(2)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抢占巴勒斯坦大片土地;苏伊士运河战争,扫清了英法在埃及的殖民残余,美苏趁机插手;“六日战争”,以色列取得重大胜利,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大国,引发西方国家一场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3)和平进程:1978年埃以和解;1993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1993年巴以达成临时和平协议。巴以关系仍存在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1995年拉宾遇刺,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
(4)影响: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巴以双方仇视和冤冤相报使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5)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①未能建立起码的信任,相互为敌。
②难以协调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分子的威胁。
4.印巴战争:
(1)背景:
①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1947年蒙巴顿方案提出,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实现印巴分治。
②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定。
③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
④美苏向印巴两国出售武器。
(2)主要大事:三次印巴战争(1947~1971年);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
(3)影响:造成南亚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使印巴双方军备竞赛加剧,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5.两伊战争:
(1)背景: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领土和宗教派别之争;民族间的纠纷;大国争相控制。
(2)主要大事: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进攻;“袭船战”、“袭城战”;1988年停火。
(3)特点和影响: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两国石油工业均遭到极大破坏,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为美苏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6.海湾战争:
(1)背景:
①历史上,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围绕主权和边境问题存有争端。
②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伊、科争端突显。
(2)主要大事:1990年伊拉克突袭科威特;美国先后实施“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攻势;1991年战争结束。
(3)特点:
①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
④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
(4)影响:
①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美国对海湾地区的控制,增强了它独霸世界的野心。
②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③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认,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材料三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现象及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认为一战是怎样引起的?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一战的观点有何共性?
【参考答案】(1)现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联系: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爆发。
(2)材料二认为一战是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材料三认为一战是人类“恶性”导致的;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都具有片面性,都没有看到一战的真正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材料二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
材料三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四 而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材料二“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这两位非欧洲人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许多欧洲人都期待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参考答案】(1) ①给欧洲带来深刻的经济、政治危机。经济上,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丧失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政治上,欧洲各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②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掀起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③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出现了和平主义思潮和畏战情绪。
(2)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因为一战使人们对诞生于西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的影响;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欧洲工人阶级产生的影响。
考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争吵,在这里挖掘战壕,试戴防毒面具,这真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我这个人,从心底里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国与国之间的武力冲突,对我来说,好比一场噩梦……战争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们投入战斗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1938年9月27日张伯伦广播演说
材料二 如果本院允许我把一个比喻变动一下的话,那我就可以简明扼要予以说明。他先用手枪对着你,要你给他一英镑。等到如数照给之后,他又用枪口对着你,要求给两镑。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一镑十七先令六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它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它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1938年10月3日)
材料三 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授权我明白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持相同的立场。
材料四 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住敌人。
材料五 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
——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
请回答:
(1)材料一出现的背景怎样?它反映了当时英国政府一种怎样的态度?
(2)材料二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在对待法西斯侵略的问题上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归纳各自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态度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四和材料五,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参考答案】(1)1938年希特勒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以免使自己卷入战争。惧怕战争,希望维持苟安局面;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慕尼黑协定签订,捷克斯洛伐克被宰割。材料一的态度是妥协退让,纵容侵略。理由是不能因为别国利益使自己卷入战争;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材料二的态度是不能纵容法西斯的侵略。理由是法西斯侵略要求是没有止境的。
(3)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如果波兰遭受侵略,将全力支持波兰,改变了不因他国利益使英国卷入战争的态度。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德国还向英国提出,要求归还一战后从德国分割出去的殖民地。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度,迫使英法领导人调整政策。从材料四和材料五可知,这种变化有积极意义,表现为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正式对德宣战;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它们放弃绥靖政策,它们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的灭亡按兵不动,也仍在助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2】(2013·山东文综)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考点3: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3—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得局势更加复杂化。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热战”。
材料二 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 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二战的区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总趋势如何?
(3)你对世界局势的前景持何看法。
【参考答案】(1)是否诉诸战争。海湾战争等三次战争均为局部战争,而二战为世界性大战。而海湾战争是一场性质特殊的战争,它既含有惩罚地区霸权主义的正义性,又包含着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非正义因素,正如材料二中所说的要保持美国牢固的领导地位。
(2)说明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被东西方矛盾掩盖的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会逆转,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