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教学建议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教学建议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教学建议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教学建议ppt课件
高考文综历史 一轮复习教学建议
一、近三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分析
1、立意高远,凸显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观认为,在信息社会,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历史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知识记忆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但不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历史学习的核心任务是掌握自主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此外,课程改革试验区存在“一标多本”的现象,各版本教材虽然都依据课程标准,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表述上有很大差异。新课程观和“一标多本”现象反应到高考命题上,就会出现两个现象,一是考核内容与教材内容不一定直接相关,二是考核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及学科素养的考查,而不是历史知识的识记。
2、吸纳学术成果,体现“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强调 把历史演变 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观察其流向,对偶然的事件则相对忽略。在表述方式上,往往“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再做进一步研究——先对历史现象进行宏观线条的勾画,进而研究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具体到试题命制主要表现在:
(1)小切口,大跨度
例:2012年第40题、2013年第40题(原题略)
从贴近现实生活的“红绿灯”入手,考查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时间跨度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体现了新史学中的社会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2013年从“中国海洋利用问题”入手,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及近代的社会变动;2014年从“中西科技成果的不同命运”入手,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世界近代政治文化。
前进5
(2)大切口,大跨度
例1:2011年第41题(原题略)
本题以“西方崛起”为切入点,时间跨度从古希腊罗马延伸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了中西文明碰撞融合,又考查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课程理念。
例2:(2012)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
例3:(2013_1卷)29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3、材料丰富,贴近社会生活
(1)无材料不成题
(2)呈现方式灵活多样
图表类:历史漫画、历史地图、示意图、
数据图(饼状图)、表格
文字类:传单与文告、名家论述、档案文献、民间故事、打油诗、歌词等
(3)内容不局限于教材,但都指向一个明确主题——生活化
例40题:2011年“人才选拔”(中国古代——近代)
2012年“交通信号灯”(世界近代——现代)
2013年“海洋利用” (中国古代——近代)
2014年“中西科技比较” (中国古代——世界近代)
材料来自教材之外,试题立意都没有脱离教材的主旨。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以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例:
4、紧扣主干,不求面面俱到
2014年新课程卷1考点分布
(1)从通史角度看,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涉及少(1道选择题),2010年百团大战、2011年无、2012年共产党成立、2013年抗战时期土地政策 (国民党)
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的核心知识反复考查,如中国古代经济、希腊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等
(2)从专题史角度看,不照顾各模块间的平衡
2011年政治模块考查比例大,分值高,2012年和2013年经济模块比重大,分值高;文化模块比例小,分值低;2014年有变化:必修三比重加大大,分值较高。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内容分布(必修)
2014年新课标卷1知识分布(必修)
5、由表及里,强化能力考查
通过引用大量的新材料,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大致分为:
(1)运用材料,考查对基本史实的理解

(2013年)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先秦政治制度

(2013年)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1年)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考点】明清启蒙思想(2012年)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
(2)运用材料扩充史实,考查知识的迁移
(2013年)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考点】英国光荣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考点】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014年)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2年)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2014年)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
(3)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 以教材重点内容为基础,从“新”角度设问
(2013年)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014年)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非选择题—— 2013年、2014年第40、41题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受到西方列强干预和破坏,通商口岸增加,对外贸易拓展,对海洋利用重要性认识逐渐深入,海洋管理机构设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与教材内容无关,完全是新情境、新问题

(201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考点】斯大林模式

(2014)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非选择题——2013年必修40题、选修45题;2014年必修41题、选修45题
6、关注热点问题,彰显学科价值
联系时政热点和学术热点命题,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二、高三一轮复习的策略
落实“不变”的史实,应对 “万变” 的情境 。
1、抓住主干、把握阶段、细化重点(挖掘、拓展)
例1: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文化)
先秦——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

例2:中国近代史

现在中国除了千分之一的极少数人外,其余九百九十九人都相信大中国可以打败日本。当时的封建官僚和土大夫,昧于世界大势,沉酒干醉生梦死之中,虚骄自大,盲目乐观,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说什么“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挡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赫德

返回
例3 :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西方的崛起
15世纪——19世纪的西方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提供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解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国率先建立;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西方崛起并开始引领世界潮流。
2、补充材料,调整方法,促进理解

强调理解是应对高考的钥匙,也是转变教学的关键。很多教师至今跳不出知识教学的模式,很多地方仍用填空题的方法训练记忆。历史需要记忆,但记忆是在反复中,在理解中形成的。新课程的高考题很少对应教材的表述,选择题几乎没有一道能完全靠记忆完成。
——任世江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面面相觑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
①特点
A.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B.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外传。
C.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②海上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
A.西北少数民族逐渐强大,阻断了陆路交通。
B.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
C.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D.对外贸易的商品由丝绸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瓷器为主,而瓷器易碎,不适合陆上长途运输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公布了许多法令,其中有建立新制的,有改革旧习的—— 移风易俗
1.建元改历。2.限期剪辫。3.劝禁缠足。4.禁止刑讯。5.保障人权,改变“贱民”身份.6.禁止买卖人口.7.禁止贩卖猪仔,保护华侨。8.严禁鸦片移风易俗 。9。改变旧称呼。官员乃“人民之公仆”,废止“大人、老爷”等恶称,民间则称“先生”或“君”。10.废止跪拜。“规定普通相见一鞠躬.最重礼为三鞠躬”。11.禁止赌博。12.廉洁奉公.从临时大总统到一般职员,都未规定支付薪金。他们除食宿由政府供给外,每人只是给了由临时政府财政部发行的军用券30元(任鸿隽:《记南京临时政府及其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卷,第413页).蔡元培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有人前往祝贺,正遇上这位总长洗自己的衣服(张散:《蔡元培向校役脱帽鞠躬》,香港《大公报》1980年3月7日).13.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1912年2月28日)。14.民主作风。
——人民大学教学教授彭明
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
民国时期,随着西俗的流传,中国城乡民众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衣着上.虽然早在20世纪初,中国已有人中装西服混穿,但一般限于城市上层社会。进人民国后,虽在广大乡村民众大多仍着中国传统服饰,但在城市中,不仅上层社会流行西装,一些平民百姓的服饰也趋于中西台璧。
西式饮食的输入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使中国饮食业在民国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番菜”、“番点”、“洋烟”、“洋酒”大量地出现于中国饮食市场。
在一些开埠较早的大都市,却出现了大量的西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高层公寓等新式民居。
民国时期,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民众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
——朱汉国
3、设计问题,恰当追问,能力培养常态化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儒学内容的演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所谓大臣者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孔子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为臣纲。
——董仲舒
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民国暂行报律》,意将报界言论、出版纳入法定轨道。它却迅速招致了刚从封建君主专制中解脱出来的全国人民,尤其是新闻界的一致指责。3月6日,上海《申报》、《时报》等11家报纸和中国报界俱进会联名致电孙中山并“通电各埠”,指责“内务部擅定报律,侵夺立法之权……”。孙中山接受报界意见,当晚下令取消《暂行报律》。

1917年之后,在兼容并包的思想原则指导下,北大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各类社团纷纷成立,著名的有新潮杂志社、国民杂志社、平民讲演团、新闻研究会、静坐社、雄辩会等。各类刊物也很多,著名的有《新潮》、《国民》等,属于保守势力方面的则有《国故》等。
——李新等《中华民国史》第二卷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唯一的考查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审题能力,强化规范答题。
通过释读材料,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史料——史实——结论——认识(评价)
北京卷
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0.21)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214人)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302人)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8人)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48人)
主观性试题——提炼概括、分析评价
●观点评析:提炼观点+表明态度+说明理由
例:2011年西方的崛起、2012年冲突—反应模式
2014年第41题对1960年教科书目录修改
●现象评析:概括原因(背景)+积极意义+消极影响
例:2013年“爱因斯坦热”

●史实评析:概括史实(阶段特点)+原因(条件)+启示(认识)

例: 2013年“海洋利用”、2014年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0.5740.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 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8分)
(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2分)
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2分)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2分)
例题:2012年西城一模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