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生物课件

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生物高考专题总复习必修二全册ppt课件免费下载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全册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
共257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重点掌握: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基因分离定律
运用遗传规律解题技巧
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实验的材料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豌豆一次能繁殖大量后代。
性状:
生物体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家兔的白毛与短毛
人的体重与身高
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杆
鸡的毛腿与光腿
D
P
×
F1

F2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相关概念:
杂交与自交
正交与反交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纯合子(DD,dd)

杂合子(Dd )
(3)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配子中只有一个遗传因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结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得到F2中:
(1)表现型比例:
(2)基因型比例:
显性:隐性=3:1
DD:Dd:dd=1:2: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
测交
配子
高茎
矮茎
 1 ∶ 1
测交后代
30 34
五、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运用遗传规律解题技巧
1、由亲本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
AA
AA:Aa=1︰1
Aa
AA :Aa:aa=1:2:1
Aa:aa=1:1
aa
全显
全显
全显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隐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方法一:
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够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
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进一步的推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为3 : 1,
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XAa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为1 : 1,
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AaXaa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
则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AAX_ _
(4)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
则双亲都是隐性纯合子。aaXaa
显隐性状的判断方法

方法一:
亲代是相对性状,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方法二:
双亲的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则后代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双亲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B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纯合子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杂合子可产生多种配子。
(2)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3)纯合子中不含有等位基因,杂合子中含有等位基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纯种交配后,后代必是纯种
B.两个杂种交配后,后代必是杂种 C.纯种自交的后代都是纯种
D.杂种自交的后代全是杂种
C
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一、无中生有为隐性。
二、有中生无为显性。
3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这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 )
100%
0%
25%
75%
C
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遗传
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细胞核遗传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二对或二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4鼠的毛色类型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三胎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三胎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亲本鼠的基因型最可能依次为(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C
5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   )
A.高矮之比是1∶1 B.全是矮秆
C.高矮之比是3∶1 D.全是高秆
B
6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各有矮茎,让后代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3:4
1:1
9:6
5:1
D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主要考点: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
P
F1
个体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F2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粒形
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
粒色
圆粒:皱粒
绿色种子
黄色 :绿色
315+108 = 423
101+32 = 133
≈ 3:1
黄色种子
315+101 = 416
108+32 = 140
≈ 3:1
豌豆的粒形、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YYRR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R
yr
YR
yR
Yr
yr

YyRr(黄色圆粒 )
P
配子
F1配子
F1
×
×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性状之比:
9: 3: 3: 1
遗传因子之比: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F1
( 4种 )
( 9种 )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
测交实验:
YR
Yr
yR
yr
yr
配子:
测交后代:
1 : 1 : 1 : 1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
结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四种表现型实际子粒数比接近1:1:1:1,从而证实了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遗传因子-基因
2、表现型和基因型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如D和d。
注意:D和D、d和d则不是等位基因,而是相同基因。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从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有关概率的计算
1、乘法原理:
多个独立事件(相容)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概率之积。(既是A又是B)
2、加法原理:
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概率之和。 (不是A就是B)
1、属于纯合体基因型的是
A.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D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一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有 ( )
A.1/16
B.4/16
C.9/16
D.10/16
B
3.纯合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豌豆杂交,F2中产生的不同于亲本性状,而又能稳定遗传的占 ( )
A.1/16
B.1/8
C.3/8
D.3/16
B
4、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ddRR,1/8
ddRr,1/16
ddRR,1/16和ddRr,1/8
DDrr,1/16和DdRr,1/8

C
5.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隐性,它们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孩子,则下一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A.1/2,1/8
B.3/4,1/4
C.1/4,1/4
D.1/4,1/8
A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主要考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受精作用
对象:

时期:

特点:

结果:
过程: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一、减数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














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联会、四分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末期:各形成2个精细胞
变形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2N
2N
2N
2N
2N
N
N
N
N
2a4a
4a
4a
4a
2a
2a
2a
2a
a
0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0
0
0
0
N
N
N
N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DNA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染 色 体 变 化 曲 线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第二次分裂
2N
4N
间期
第一次分裂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变 化 曲 线
DNA
染 色 体
染色单体
返回
选择题: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B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D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B
4、5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精子数目是:[ ]

A.20个
B.5个
C.10个
D.40个
A
5、在下列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受精卵
体细胞
精子
精原细胞
C
6、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

A.2条
B.4条
C.8条
D.16条
C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动物睾丸
动物卵巢
两次分裂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产生等大的子细胞
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均为不均等分裂,产生一大一小两个细胞
卵细胞不需变形
染色体的行为
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体细胞


两次
一次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染色体复制一次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
6、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
染色体进行复制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有纺锤体形成
着丝点分裂
B
五、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区分
方法:三看法
一看:染色体数目
奇数:一定是减II
偶数:
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一定是减II
有:
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若有联会、配对、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两侧、分离则是减I
无特殊行为:一定是有丝分裂
减1后期
减2后期
减1后期
减2前期
减2前期
减2末期
减1前期
减1中期
减2中期
减2后期
有丝后期
1.通过减数分裂,使配子中
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经
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合子,又
恢复了亲代的染色体数目。
高等动物(2N)
受精卵(2N)
卵细胞(N)
精子(N)
(雌)
减数分裂
(雄)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2.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对于维持不同种生物染色体
数目的恒定,以及生物遗传
性状的相对稳定都具有重要
意义。
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7、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决定性生理因素是(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胚胎发育。
C
七、形成的生殖细胞的类型的问题
精子
精子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2.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2种,AB、ab或Ab、aB,4个精子两两相同
4种,因为一个个体有n个精原细胞,数量很大。所以形成的精子类型为22 。
精子形成的类型:
8、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n对等位基因,能产生几种精子?

某雄性个体,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n对等位基因,能产生几种精子?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n对等位基因,能产生几种卵细胞?

某雌性个体,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n对等位基因,能产生几种卵细胞?
2n
2n
2
1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重点掌握:
萨顿假说;
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
一、萨顿假说:

内容:
方法:

依据: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有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的
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C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在配子中只有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有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F2

P
F1
红眼(雌、雄)
×
F1雌雄交配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红:白=3:1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3对常染色体+XX
3对常染色体+ XY
2、性染色体存在于( )

A.精子 
B.神经细胞 
C.进行有丝分裂中的细胞 
D.以上三种细胞
D
XwXw
XwY
X
Xw
Xw
Y
XwXw
XwY
X
Xw
Xw
Xw
Y
XwXw
XwXw
XwY
XwY
P
配子
F1
配子

F2
红:白=3:1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A
4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
三、染色体, 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B
文7
1-5ABBBB
6-10DBDDD
11-15BBBAA
16-20BBCDA
21-25ABAB
26-30BBDAD
31-35CACBA
36-40DCCBA
41-43BAC
第3节 伴性遗传
重点掌握: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特点;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有关遗传病的判断和计算。
一、伴性遗传
某些疾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比如:人类的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Y型(哺乳动物,果蝇等)
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
ZW型(鸟类,一些昆虫)
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ZZ
性别决定
1、肯定具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人的受精卵

B.果蝇的精子

C.雄鸟的精原细胞

D.公羊的肌肉细胞
D
2004广东: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一条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C
1
2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12
7
8
9
10
11



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用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代表代,(Ⅰ、Ⅱ等),深颜色代表患者。
1、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图谱
表2-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
亲代
配子
Y
XB
子代
男性
色盲
Xb
女性
携带者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母亲色肓,儿子一定色盲;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X
亲代
配子
XB
Y
Xb
子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父亲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Xb
女性色盲
男性色盲
红绿色盲症的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1、
2、
交叉遗传。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3、
2003北京: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B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种病受显性基因(D)控制,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XDXD
XDXd
XdXd
XDY
XdY
患病
患病
患病
正常
正常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正常和患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男性患者
正常女性
X
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
亲代
配子
子代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病症较轻。父亲有病女儿一定有病,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
2004全国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D
三、有关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
先确定显隐性,再确定是否伴性。
1、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找女病,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