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化学课件

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高考专题总复习策略与方法ppt课件
高考高三
化学复习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一部分:有效“教”与有效“学”
一、怎么教才有效?-关于教师教的问题

二、怎样学才有效?-关于学生学的问题
思·做·改胜于做·思·记 ------一节实验教学的反思
1.遭遇尴尬:一个失败的实验教学案例
怎么会这样呢?太失败了!
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2.痛定思痛:在思考中寻找出路
首先,她的学习行为是主动的;
其次,她是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的;
最后,经历了独立思考和失败后的反思、完善。
刷碗是学习,实验也是学习,
两种学习是否具有相通之处?
3.柳暗花明:学生们在自主实践中成长
实验前要求:①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交给老师②按照课前设计,做一步就要及时记录于空白实验设计框架中③两人一组,一人做,一人看,看的同学注意与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比较。”
实验开始,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多看少说,偶尔纠正个别同学的操作动作。
第一次实验结束,再一次提出要求:①每组同学进行交流,比较两人实验设计的异同。②与教师所配溶液进行颜色深浅对比,讨论出现差别的原因。③完善实验方案,进行第二次实验,两人交换做和看。
第二次实验结束,组织各组同学简述实验过程并评价,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一套完善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报告。
4.比较研究:怎样才能做过不忘
两次教学情况对比
结论
1.“我要做” 胜于“要我做”。 “我要做”是主动的,内动力更足、更纯,更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实现做过不忘。
2.“思------做------改”胜于“做------思------记”。先思后做使行动更具指向性,而改正做中之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与严谨,用这种学习方式学到的知识想忘都难。
3.促进学生成长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悟”。 “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包括成功、出错乃至失败、困惑)过程中的体悟、感悟、觉悟。自己悟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教学有效要“七抓”
(一)抓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许多学生在学法上的通病是“死记硬背”。我的观点是:多背不如少背,少背不如不背,能不背就不背,背也白背。死记硬背的学法后患无穷,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首先它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少变通,只要条件、情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就能使他们举足无措;其次,能背就能忘,有背就有混,长此以往,所背知识要么远游爪哇,要么乱成一团。
例1: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合成氨的反应已达平衡状态。若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 ,重新到平衡后,比较对应组分浓度的大小。
例2: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微粒个数多少
2、微粒自身大小
3、微粒间距离长短

判断正误
标准状况下,1 mol H2O所占体积约为22.4 L
常温下, 22.4 L CO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有些同学常常习惯于记下老师总结的规律或方法,却往往忽视规律、方法的来龙去脉、使用的前提条件或范围等,因此经常出现张冠李戴式的解题错误。其实,万流归宗、纲举目张,只要深刻领会核心概念或原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以不变应万变。

2.抓核心------以不变应万变
例1:单核粒子半径大小比较—三个影响要素
①电子层数多少(正相关)
②核电荷数多少(反相关)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正相关)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分析;
同一周期元素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分析;
金属原子与相应金属阳离子半径大小比较;
非金属原子与相应阴离子半径大小比较;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F-、Na+、Mg2+、Al3+);

例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核心知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由此得出的数学表达式(C=n/v)。解题时只需想方设法分别求出n、v 即可。
1. 在标准状况下,将1 L HCl溶于水中制成1 L溶液,则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 在标准状况下,将1 L HCl溶于1 L水中制成溶液,所得溶液密度为a g/mL ,则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3. 某盐酸密度为a g/mL ,HCl的质量分数为b% ,则该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将充满HCl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作用后,试管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5. 在标准状况下,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作用后,试管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6.在标准状况下,NO2与O2按体积比8:3充满某试管后倒置于水槽中,充分作用后,试管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例3: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搭建框架(建主体)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Cu + NO3- = Cu2++NO↑
二、整体完善(精装修)。
依照电子、电荷、原子次序进行配平。
3Cu + 2NO3- =3Cu2++2NO↑
3Cu + 2NO3- +8H+=3Cu2++2NO↑
3Cu + 2NO3- +8H+=3Cu2++2NO↑+4H2O
例4:电化学问题的解决。
以电子流向为起点,以异性相吸为依据,
以竞争意识为保障,以电极反应为核心。
3.抓联系--形成由此及彼的思维习惯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利于发现事物变化
的规律性。例如,结构相似的物质在化学性质
方面就有相同之处;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进行
某些反应时能生成相同的物质;再如,元素周
期表中同一周期、同一主族的元素存在性质的
递变性。因此,把握物质之间的联系,就能做
到由此及彼。
直接联系:可通过类比思维进行推理,但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即所得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需要实践检验。
例1:由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类比
由砹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六周期、ⅦA族)
进行的类比
间接联系:甲物质与乙物质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要素起到媒介作用,从而将甲、乙联系起来。
例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 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____mL 。
例3:4.4 g 镁、铜混合物溶于足量稀硝酸中,反应过程中有0.2 mol e-转移。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g 。
R------2 e-------R2+------2OH-
故有:e-------OH-
所以,结合0.2 mol OH- ,生成沉淀:(4.4+0.2×17)g 。
事物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如果我们用静止、孤立、片面的思维考量事物,就难以发现“庐山真面目”,运用辩证思维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辩证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它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在化学领域,比比皆是的素材为辩证思维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抓辩证---用辩证思维考量事物变化
例1:对立统一规律
氢离子与氢氧根在溶液中能共存吗?
例2:否定之否定规律
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完善过程。
例3:量变引起质变规律
1.一定量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共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时停止加热。则残余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__。
2.将氨水适当升温,则溶液pH___;若加热至沸腾,则溶液pH_______。
3.450℃时,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保持温度不变,若适当增大压强,则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氨气浓度___;若将压强增大至原来的n倍,则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氨气浓度______。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已成为过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爆炸,由此相伴而生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方式扑面而来。要在生活中学,因为生活是知识之源;要把知识用于生活,因为我们要学会生活。在复习中,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努力使新知识内化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中,并鼓励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5.抓生活—把知识内化于原有经验之中
在生活中学:
叫花鸡的另类做法;
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在生活中用:
洗水垢、鸡蛋装瓶;自制碳酸汽水;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两朵红色鲜花分别插入食用白醋和纯碱稀溶液中(每天更换上述稀溶液),几天后花的颜色有明显变化。
B.在一瓣橘子上相隔0.5 cm分别插上一小块铜片和铝片,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触耳机的两极,能够从耳机中听到“嘎嘎”声
C.将适量的食醋加入内壁附有水垢的暖水瓶中,缓慢转动暖水瓶,一段时间后,水垢会脱落
D.在加碘食盐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
掌握事物的普遍性固然重要,但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同样不容忽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考试后的阅卷中,老师们都有一种感觉:有反例存在的判断正误题的答题正确率较低。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时忽视特殊性的后果。在复习中,我们不但要认识事物特殊性的重要性,而且要学会如何发现、认识事物特殊性的方法。

6.抓个别------认识事物特殊性
在两端找个别
氟元素及其化合物:
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在不确定中找确定
温度对K的影响: 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的离子积、盐的水解等。
在确定中找不确定
改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加催化剂一定不移动 。改变压强不一定移动 ,增加某组分的量不一定移动。
有些同学走进了“抛弃教材,紧抱蓝本”的误区。事实上,教材应是我们必须要用好的学习载体。除了要用好教材,夯实基础外,我们还应尽力挖掘科学视野、科学史话中的知识元素。但是,在学习中我们可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事实上,在这样的栏目中可挖掘的知识生长点很多,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前沿知识背景很多。所以我们要多读一读、想一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抓教材---发挥教材功能,挖掘可考查元素
例一:必修一92页,科学视野: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2003年10月15日,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想实现了!这次将人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火箭全长58.3 m,起飞重量479.8 t 。推动火箭升空的巨大力量来自哪里?它来自一种分子式为C2H8N2的燃料在四氧化二氮作用下燃烧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1)该燃料分子的结构式可能为:__;
(2)要确定该燃料分子的结构,可用______(填仪器名称)测定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用核磁共振仪可获得核磁共振氢谱图,就可推知该分子中含有____。 (3)该物质分子结构已经确定,其名称为偏二甲肼。
偏二甲肼的燃烧会不会污染大气?事实消除了人们的这种疑虑。请写出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_。
例二:必修二18页,科学视野:人造元素
人造元素的关键是用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来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当它的能量足以“击穿”原子核的“坚壳”并熔合成新核时,质子数改变,新元素也就产生了。质子数的改变严格地遵从加法规则,如用硼(原子序数为5)轰击锎(原子序数为98),得到103号元素铹。若用铬(原子序数为24)轰击铅(原子序数为82),则所得到的元素
A.处于第六周期,为金属元素 B. 处于第六周期,为非金属元素
C. 处于第七周期,为主族元素 D. 处于第七周期,为副族元素
例三必修二71页科学史话: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苯是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此后许多化学家一直致力于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分子是一个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平面正六边形,由此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中的______;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e.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2)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3)在苯的同系物中,碳质量分数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其最小值约为________。
学习的五个环节是:①上课②反刍
③练习④反思⑤归纳。调查发现,部分
学生不会上课,不会练习和归纳。更为
严重的是,大多数学生缺少反刍和反思
两个环节。
二、怎么学才有效?
----关于学生“学”的问题
(一)学习的五个环节
1.上课
之所以不用“听课”一词,是因为“上课”中包含着多种器官的联动,包含着听、说、思、
记等多种活动。上课的效率至关重要。
2.反刍
新华词典上是这样界定“反刍”的:偶蹄类动
物将食物草草吃下,重新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的
过程。显然,反刍的作用是为更好地吸收食物中
的营养成分。牛是偶蹄类动物,牛会反刍,所以
我们应该向牛学习。不仅要学习牛兢兢业业、任
劳任怨的工作精神,更要学习它汲取营养的方法。
3.练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死的
知识没有价值和意义。所以把知识由“死”化
“活”十分必要。知识一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那么知识就变得鲜活起来,就拥有了生命力。
练习不但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
赋予知识生命、发展学习者能力的重要途径。
4.反思
反思属于回顾性思考,是对所作所为的
思考,是对思考的思考。反思可以明对错、
知得失、矫正行为、研磨认知。我们虽不能
做到曾子那样“每日三省吾身”,但每周一次
的反思总该可以吧。
5.归纳
把书由厚读薄是学习水平提高的标志。水
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书由厚读薄”,
也就是善于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者把所
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将知识左右
联络、前后贯通、高度概括的重要手段,是提
高学习者学习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小组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
1.实施小组学习的背景
2. 实施小组学习的原则
3. 实施小组学习的方法
4. 实施小组学习的成绩统计
第一组(类教师指导组)
第二组(类教师指导组)
第三组(类教师指导组)
第四组(类教师指导组)
第五组(类教师指导组)
第六组(合作互助组)
第七组(合作互助组)
各小组始、终成绩对照表
各类型同学成绩变化统计表
与两个直留班成绩对照表
第二部分:系统化复习案例
一、综合实验设计
四大原则为统领、物质性质作保障、
设计思路是根本、意识技能求完善。
1.科学性原则---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常见物质制备
2.可行性原则------培养学生收敛思维能力
(1)反应终点(或反应物用量)易控制
由氯化铝溶液制氢氧化铝(用氨水),不宜用强碱。
由偏铝酸钠溶液制氢氧化铝(通二氧化碳或加氯化
铝溶液),不宜用强酸。
由石灰水制碳酸钙(用碳酸钠溶液),不宜用二氧化碳。
由氯化钙溶液制硝酸钙溶液(碳酸钠、硝酸),
不宜用硝酸银溶液。
制二氧化氮(浓硝酸),不宜用一氧化氮和氧气。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过溴水),不宜用氢气。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不宜用氧气。
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铁,稀硫酸,双氧水),
不宜用其它氧化剂。
(2)实验条件易实现
制一氧化氮(铜和稀硝酸)不宜用氮气和氧气
制氨气(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或加热浓氨水等)
不宜用氮气和氢气
制氢气、氧气、氯气 不宜用电解法
(3)目标产品产量大、纯度高
制氯乙烷(乙烯与氯化氢加成)不宜用
乙烷和氯气
制氨气 不宜用加热氯化铵、或加热铵盐
与强碱的混合溶液
(4)所含杂质易除去
制一氧化碳(浓硫酸与甲酸共热、炽热的碳
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宜用炽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
制氨气(加热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不宜加热氯化铵。
(5)所需试剂在实验室通常具备或易配制或易制取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亚铁(通氯气或加氯水
或加双氧水),不宜用次氯酸。
证明醋酸是弱酸 (测醋酸钠溶液酸碱性或采
用与同浓度一元强酸的比较法),不宜用稀释一
定pH值醋酸的方法。
证明氢氟酸是弱酸(测氟化钠溶液酸碱性),
不宜测一定浓度氢氟酸的pH 。
3.简约性原则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节约意识。
(1)操作简便
检验溶液中含有铵离子:加浓强碱溶液,加热,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证明醋酸是弱酸:将醋酸钠溶于水,
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
检验二氧化硫:湿润的品红试纸。
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
制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2)节省药品
由铝制氢氧化铝:铝→硫酸铝;
铝→偏铝酸钠;两溶液混合。
由铜制硫酸铜:氧气、稀硫酸
除去试管内壁的银:稀硝酸
检验氨气:石蕊试纸
(3)不用其他试剂、快速明朗
如何判断溴乙烷是否完全水解。
如何判断皂化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
如何证明碳酸根已沉淀完全?
4.安全性原则---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1)仪器炸裂
用瓷坩埚灼烧碱性固体,如烧碱、纯碱等。
易燃易爆气体:加热前必须验纯。
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 倒吸
(2)液体飞溅
浓硫酸使用:如稀释浓硫酸、制乙酸乙酯等。
液体加热:如实验室制乙烯、石油的分馏等。
(3)污染环境
由铜制取硫酸铜:用氧气、稀硫酸
除去试管内壁的银:稀硝酸
有害尾气的处理:如二氧化硫、硫化氢、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氯气、一氧化碳、氯化氢等。
(二)综合实验设计思路
(三)实验设计的九个意识与技能
1、检查气密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1)可直接吸收的气体
(2)不可直接吸收的气体
3、防止倒吸意识
(1)易溶气体
(2)热气体
4、气体验纯意识
5、均匀混合意识
(1)固体混合
(2)气体混合
6、物质洗涤意识
(1)仪器洗涤
(2)气体洗涤
(3)沉淀洗涤
7、消除干扰意识
(1)杂质气体对后面实验有干扰
(2)生成的物质易吸水或与水强烈反应
(3)用固体吸收剂测定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质量
8、内外相同意识
(1)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
(2)用分液漏斗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反应溶液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排水法测气体体积
9、重复实验意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四)意识与技能的应用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
已知:
①SiHCl3沸点33.0℃,能与H2O
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②SiHCl3与过量H2在
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设计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
纯硅的装置图。
(实验室提供SiHCl3 其它试剂、仪器任选)
返回首页
(一)突出要素 引领学生培植有机之树
二、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二)突出实验功能 发挥直接经验的重大作用
实验教学三大怪:
学生实验老师做
人脑指挥电脑做
一根粉笔全能做
要尽可能还给甚至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要求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补充的实验尽可能补充。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出能力,实践才能解决虽细微但却重要的问题。
1、操作次序颠倒:
2、操作步骤缺失:
3、操作次序教条:
4、实验现象视而不见:
5、实验药品选用不当:
6、实验仪器选用不当:
7.不顾实验室现有条件和试剂用量控制:
(三)注重理解,摒弃生吞活剥的学习方式
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上,没有必要,也不能去讲那些所谓高深的反应机理,因为脱离了学生实际就会适得其反,即所谓过犹不及。如果可能,用通俗的、浅显的道理去说明、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是再好不过了。
关于加成反应的理解
关于卤代烃性质的理解
(四)提供范例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有化学实验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又有剖析、理解为理性认识提供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程度。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将有机物知识,特别是有机物化学性质的知识归纳、梳理,穿成线、编成网,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鉴于学生实际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提供总结归纳的范例,以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
1.以官能团为线索
2.以反应类型为线索
3.以反应条件为线索
4.以特殊无机试剂为线索
谢谢各位老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