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研讨会
1.考试说明解读
2.复 习 策 略
摸高考题路 抓高考精髓
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不依据任何版本的教材
对前七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统计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化学试题的主旋律是:不变的知识点,变化的情景。每一年高考试题为了让学生、老师、社会满意,高考命题专家不会在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过于标新立异。为了贯彻稳中求变、相对稳定的高考化学命题思想,命题专家往往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和创造,这就是近年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说重要的主干知识和能力、方法要求都是每一年高考的热点!
一、考试说明解读
1.1高考命题依据和背景分析
知识范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方案(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山东卷考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摘自2014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1)高考化学“考什么”
2007年,以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为契机,在制定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时,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全新的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转向了关注考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这是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
1.1高考命题依据和背景分析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从知识范围上看,高考化学所考查的范围包括初中和高中
两部分内容,不会超出《课标》、《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
1.2考试知识内容解读
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题和怪题,它必然考查主干知识,尤其是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部分,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1.化学科学的特点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定量研究、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过程、化学用语的描述)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分类、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电解质溶液)
4.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5.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无论从命题人的知识结构,还是从高考是高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来看,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是命题组不能回避也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以中学化学为基础的,联系密切的高校重点教学内容;二是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
(2012年山东)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
(2012年山东)29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2013年山东高考试题:
能力要求
化学科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察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摘自2014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学习潜能
体现
善于
得出结论
运用
知识创新
明确
研究方向
独立
提出问题
能力一:学习潜能分析
·突出
核心知识
·使用
新信息题
·关注
思维品质
·体现
方法考查
·落实
科学探究
高考考查
体现
2011年(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 K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学科知识、学科经验和学科品质的综合。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即具有一定的学科经验,也就是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能力二:学习素养分析
目的
原理
装置
步骤
现象
解释
结论
一定要明确,可在题上划出。
决不可忽视,写出化学方程式。
看懂各部分的作用?
看懂:思考为什么?
表述要全面(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
清楚明白,准确规范,贴题
要前呼后应
注意
1、化学用语要准确;
2、选择:可漏选,不错选。
建构解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能力三: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
自学能力
观察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
信
息
2011年(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 K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1.3如何解读考试说明
考试能力要求:提出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要求:规定的考试范围
1.3.1关于考试能力要求的解读
第1条第1[总第⑴]点:
⑴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
能力。
—最基本(最起码或最低)的能力要求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一些?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部分。
—“复述、再现、辨认”是一种能力要求,要对所学知识能够 “复述、再现、辨认”的前提是做到“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并且脉络清晰,要非常熟悉这些知识的内含和外延(即来龙去脉),提到什么就应该立马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链接,能有序调用知识储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熟练掌握”。
感悟:要考试就必须有熟练的学科知识,连最起码的知识工具都不具备,还考什么试?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第2条第2 [总第⑸]点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
——就目前的高考形式而言,不仅要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会考试;会说、会想不会写等于什么也不会。考试就是看你怎么写的!
⑴(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
①这里的“过程”,就是指你的思维过程,要完整地明确无误的呈现在卷面上。
②所谓“成果” ,就是你的结论。
⑵化学术语: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部分。[主题二第2条“化学用语和常用计量”]
文字、图表、模型、图形: 答题所需文字尽可能使用化学语言,不要出现形容词等。
第3条第1[总第⑹]点: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有两层含义:
①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
如,气体制备,一般遵循:发生→除杂→干燥→验证→收集→尾气处理(当然包括气密性检验)
再如,固体样品的分离或提纯,一般遵循: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
②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每一种基本方法中都会涉及多种技能。
A.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内容对应具体的基本方法:如物质鉴别有哪些方法?气体制备有哪些方法?等等。
B.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①药品取用;②物质加热;③玻璃仪器的洗涤;④气体收集;⑤气密性检验;⑥过滤;⑦仪器组装;⑧溶液的配制;⑨试纸的使用等等。
1.3.2关于考试内容要求层次的解读
以理解为例: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就要做到:
⑴领会“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这里的“含义”是指 :
①任何化学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③任何氧化还原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
④若既是离子方程式又是氧化还原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这里的“适用条件”就是指反应条件:大多数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方能进行,这是必须要注意的。大家都有体会,很多时候,感觉写的方程式不错,但因漏掉关键条件而扣分。
⑵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①正确判断:不仅要能根据题目要求会写方程式,还要会判断给定方程式的合理性。
②正确解释和说明:许多题目都有这样的要求“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解释(或说明)你的判断理由”,那就是标准的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找关系、列比例、运算等。
1.4《考试说明》和高考的吻合点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考试说明】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
则平衡常数K= 。
【考试说明】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
如图所示。该反应ΔH 0
(填“>”或“ <”)。实际生产
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
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一: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2+ Mg2+ Cl- SO42- Br-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考试说明】了解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主用用途和使用方法。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 。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
【考试说明】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即SO42-的性质)。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了解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考试说明】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仪器装置图
(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a1=1.2×10—2 ,Ka2=6.3×10—8,H2 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酸性强于:将和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pH ,则H2SO3酸性强于H2 CO3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酸性H2SO3强于H2 CO3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仪器自选。
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溶液、品红溶液、试纸。
【考试说明】能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做到设计、评价和改进实验方案。
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必考内容:
一、化学科学的特点
共三项4点:均为了解。“绿色化学” “低碳经济”
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共四项31点:10点了解,有3点认识,有2点理解,3点掌握,4点能进行计算,3点能书写,4点运用。1点综合应用,4点做到(化学实验)。
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共6项57点:其中42点了解,7点理解,2点掌握, 5点能进行(能进行解释、能进行说明、能进行计算),1点综合应用。
四、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共三项5点:全部为了解,要求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共8点:7点为了解,1点综合应用。
强调六点掌握
1.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5.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掌握常见氧化还原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013年新增)
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理解质量分数的概念
6.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7.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8.理解金属的发生电化学腐蚀原因、危害与防腐措施。
9.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11.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多
点
理
解
八
项
计
算
1.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
3.能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进行有关计算。
4.质量分数。
5.氧化还原电子得失的计算
6.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7.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8.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1.化学科学的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2.必考内容解读
【解读】
STSE这方面的知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明显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提醒关注的热点(教学中遗漏和疏忽的地方)
1、材料问题(必修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新型两类?)、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合金)、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麻、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楼房外墙保温材料等。
如:玻璃钢和钢化玻璃?
2、能源问题:燃料电池、太阳能、乙醇汽油、风力发电、核电站、化石燃料等。
3、消毒液(84消毒液、CH3COOOH、ClO2等)、水的净化(漂白粉、明矾、Na2FeO4 的净水原理?)
4、食品安全:塑料袋(聚乙烯、聚氯乙烯)、食品添加剂(使用?)、地沟油等
5、空气污染:pm2.5
6、低碳经济、无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解读】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A+B=C)。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解读】
这部分是化学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虽然新高考中对定量研究的考查在试卷中比例不大,但是定量研究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题中还是均有体现的,这一部分内容要求也是很高的。
①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解读】
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不是物理量!)。
关注物质的量的简单相关计算;计算时注意基本定义式的应用。
②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③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解读】
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近年的高考中均进行了适当的考查。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的条件,求什么粒子数,审题要仔细,这种题型虽然常见也经常演练但失分者依然较多,主要失误在审题不够仔细,未关注到一些细节。如物质的状态;某些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转移电子数;要用到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某些离子或原子团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数目要改变等等。
Ⅱ: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启发】
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穿插小专题复习
(1)题目给出气体体积,要看是否是标准状况(0 ℃,1.01×105Pa)下。
(2)题目给出标准状况(0 ℃,1.01×105Pa),要看物质是否是气体。
如标况下:水、辛烷、四氯化碳等是液体,SO3是固体。
(4)注意粒子的数目。如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错误。
(5)注意溶液中离子是否水解。
(6)注意物质的结构。P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1mol P4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
(7)注意物质的变化,尤其是电子转移情况。如1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
常常在下列点上设错
44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解读】
相对原子质量(区分清楚原子和元素即可,不必过分深究)
1.含义(1)原子: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所得到的数值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原子量①含义:
②数值:数值上与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相等,但单位不同。
3.原子的质量数可以表示该原子的近似的相对原子质量。
【典例1】如果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A.22.4bc/aNA L B.22.4ab/cNA L
C.22.4ac/bNA L D.22.4b/acNA L
立足于基本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A.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1.5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
B.将标况下22.4L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得到CO32-离子的个数为NA
C.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典例2】下列关于NA的说法正确的是:
立足于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中量的对应、电子转移计算;
2.化学计量
【典例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1)所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玻璃棒外,还有 ;①天平(带砝码) ②250mL烧杯 ③ 250mL 容量瓶 ④胶头滴管 ⑤表面皿
(2)需要称量的NaOH固体的质量 g,向称量后的固体分次加入共 mL水,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所需溶液。
(3)溶解NaOH固体的烧杯中有少量水,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 (不变、偏高、偏低)。
【典例4】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应选用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例4】(2013年山东9题)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和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这在近几年的考试试题中并不多见)
A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