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免费下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

材料一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
所谓“子”,是战国时期对学者的尊称,所谓“百家”即言其多,“争鸣”是指当时的思想家从本阶级、阶层的立场出发,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宇宙万物发表不同的主张
(2)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出现?
“诸子百家”的出现,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反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之大变革时代
(1)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经济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3)阶级关系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重用
(4)学术文化
出现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
材料二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韩非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3)孔子、韩非子与老子对天的理解有何异同?
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
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名家
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2、表现
诸子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主张信赏必罚;
墨家主张兼爱尚同;
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3、影响
(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4、认识与启示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断使其发扬光大。“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思想宝库里的瑰宝。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一)春秋晚期代表人物:孔子
1、政治主张
(1)思想核心是“ 仁 ”
(2)强调以德治民
(3)希望恢复周礼,主张“ 克己复礼 ”
2、教育主张
(1)首创 私人讲学
(2)主张“有教无类 ”
3、地位与影响
(1)创立儒家学派
(2)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整理“六经”,保存文化典籍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天命
六十耳顺
七十古稀
材料三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4)据材料三孔子对“仁与礼”的理解。
“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4、孔子的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
5、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
(1)客观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
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恻隐之心”。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部经典著作 (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二)、战国时期代表人物
1.孟子
(1)主张“ 仁政 ”,进一步提出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
2、荀子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
(2)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3)主张 性恶论
3、地位与影响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3)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儒家三子的人性观
1、孔子认为“性相近”,即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2、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看问题,都有各自的道理。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3、但是,“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四)、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比较
1.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4.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性恶论”有了明显的分歧。
5.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他所创办的私学,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一)道家
1、春秋时期代表人物:老子
A、哲学思想
(1)世界的本原是“ 道 ”
(2)强调顺应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
(3)提出事物相互依存、转化的辩证思想
B、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C、地位影响:
道家学派创始人
2、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A、思想主张
(1)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B、地位影响:
继承发展了老子学说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二)法家
1、代表人物:韩非子
2、生活时代:战国末期
3、思想主张
(1)君主要以法治国
(2)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4、地位影响
(1)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5、法家在当时被推崇的原因
(1)战国时期的大变动
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
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法家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以法治国,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三)墨家
1、代表人物:墨子
2.思想主张
(1)“兼爱”
(2)“非攻”
(3)“尚贤”
3、性质:
从一个小生产者的视角,反映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型,引起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大国纷争的加剧,体现了下层人民渴望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强烈愿望。
四、探究一:请列举诸子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历史观上,儒家认为今不如古,法家认为
今必胜古,后必胜今。
五、探究二:诸子百家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1)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2)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借鉴。
(3)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子主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与时俱进”的借鉴。
(4)韩非子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的借鉴。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墨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