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4.古代的经济政策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PPT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第四节
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僇力本业(农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史记•商君列传》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土地资源)也,贵其志(思想修养)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驱使),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行为稳定),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精力)专一。
——《吕氏春秋》
一、重农抑商
开始于商鞅变法
重视农耕
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
1、 确立:

2、含义:

3、目的: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后历代推行。
重视发展农业,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保证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
维护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一、重农抑商政策
自主梳理
自主梳理
4、表现(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汉代:

(2)唐代:

(3)宋代:
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打击富商
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②商人赋税加倍,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①商人不得为官;
②市场交易时间受限,对商人严格管制;
①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改变;
②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据统计,明前期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达到30万人,加上为官营手工业服务的民夫共约180万人。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歧视商人,并以重税压制
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初识重农抑商政策
根据以下材料,概括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
提高商税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
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经济:商品经济。
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理解: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居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5、影响
封建社会的前期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封建社会的后期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课本22页第二段、23页第二段、24页第三段归纳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历史表明,农工商都应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延伸探究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从材料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农为本工商为末。(重农抑商)
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
(1)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汉、唐、宋、元)
(3)水陆交通的修建
(4)北宋打破“坊市”界限
(5)明代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纳银代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材料1: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卷252

材料2:顺治年间颁布 “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鱼舟片帆出海。 ——教材P28

请回答:材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出清朝比明朝政策又有何变化?
“海禁”政策
经济政策
内容: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变化:清王朝在明朝禁止人民赴海外经商的基础上又颁布了“迁海令”。
材料3: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禁”政策的影响?
“海禁”政策
经济政策
(1)从暂时、局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2)从长远、全局来看: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世界,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自主梳理
二、海禁政策 :
1、含义:

2、表现:
3、影响:
指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1)明朝朝贡贸易体制,朱元璋“通番”禁令
(2)清朝顺治帝的“海禁令”“迁海令”
(3)明清曾实行短暂的具有官方性质的对外开放
(1)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自卫作用;
(2)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材料二:1656年六月,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 “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延伸探究
倭寇的侵扰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统治者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4.清海禁政策的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客观原因:
(4)统治者思想意识: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抵御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延伸探究
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问题探究
对象上: 内外有别
贸易性质:官方贸易、民间贸易有别
时间上:短暂的“开放”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B
(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8)康熙因西洋历史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管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B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津津乐道于“康乾盛世”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历史警钟 永远长鸣
近代前夜的中西方
据说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这虽是小说,但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明代的手工工场
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必修P25
清代已经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除纺织业以外,景德镇的制瓷业、云南的冶铜业……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新的生产关系。 ——必修二P25
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经济结构在变化!
1、产生原因:

2、时间地点:

3、产生标志:

4、影 响:

5、特 点:
三、资本主义萌芽
自主梳理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
丝织业
江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形态,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发展缓慢 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
在传统经济的压抑下,往往夭折中断。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两个世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同?
探究: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2)具体原因:
①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钱大量买田置地;政府征收重税,使资本主义萌芽缺乏资本积累。
②市场狭小。农民贫困缺乏购买力,国内市场狭小;海禁政策阻碍了国外市场的扩大。
③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④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⑤科学技术落后。文化专制,难以培养实用人才,技术革新缓慢。
合作探究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资金
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
技术
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趋势 :夭折中断
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没有养分,没有阳光,只能长成萌芽,始终是萌芽。”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
(1)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 
(2)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 
(3)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高 
(4)各级政府对重工业生产限制重重
A  (1)(2)(3)(4) B  (2)(3)(4) 
C  (1)(2) (4)  D  (1)(3)(4)
C
自主迁移
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
启示:
要注意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坚持对外开放。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它们在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总结:
主干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B
2、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
A
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A
体验高考
1.(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C
2.(2010·四川卷)“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体验高考
D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