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96K    16张
  • 时间:  2016-07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整合训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年级上
第 四 单 元
名师引导
1.目标导航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学习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几十个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它虽然自然流行,却”与山石曲折”,层次分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像是写日记,老老实实地写出年月日,又写了个”夜”字,接下去就应该写”夜”里干什么。究竟干什么呢?”解衣欲睡”,没什么可干的。可就在”解衣”之时,看见”月色入户”,就又感到有什么可干了,便”欣然起行”。干什么呢?寻”乐”。一个人”行”了一阵,不很”乐”,再有一个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个可以共”乐”的人,就去找他。这些思想活动和行动,是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天民”两句表现出来的。寻见张怀民了没有,寻见后讲了些什么,约他寻什么”乐”,他是否同意:在一般人笔下,这都是要写的。作者却只写了这么两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吴功正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根据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应该定在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上。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典型的游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了游记的文体特征,借助丰富的图片资料欣赏优美的语言,们进行了一次美妙的西双版纳之游。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这篇游记的总脉络。在分别看到每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到对重点语段和词语的分析,充分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
《蓝蓝的威尼斯》是一篇游记,介绍威尼斯旖旎的风光,本文作者以漫游路线为径,以自然与人文景观为纬。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景物,且多用比喻。学这篇游记应当在阅读中自己去学习、体会、品味、感悟。
本单元的诵读欣赏中是《古代诗词三首》: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学习中要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2.知识小词典                                               
①.字音。
 坻(chí) 屿(yǔ) 堪(kān) 悄怆(chuàng) 佁(yĭ)然 就寝(qĭn) 藻荇(xìng) 风靡(mĭ) 山岚(lán) 骤(zhòu)然 傣(dǎi)族 山寨(zhài) 船舷(xián) 瑰(guī)丽 鳞次栉(zhì)比 器皿(mĭn) 啄(zhuó) 眦(zì) 堤(dī)岸 脸颊(jiá) 靴(xuē)子 稠(chóu)密 椽(chuán)子 xī(翕)忽 深suì(邃) 翠màn(蔓) 寂liáo(寥)
                  
②.多音字
差(chā)_差别 行(xíng)_行程_ 解(jiè)_解送_ 传(chuán)_传送_  蔚 (wèi)_蔚蓝_  (chà)_差不多  (háng)_行列_ (jiě)_解放_ (zhuàn)_传记_  (yù)_蔚县
(chāi)_差使 (hàng)_树行子 (xiè)_解数_

幢(zhuàng)_一幢_ 尽(jìn)_尽力_ 教(jiāo)_教书_ 乐(lè)_乐观
(chuáng)_人影幢幢 (jǐn)_尽管_ (jiào)_教师_ (yuè)_音乐_

③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                                                        
谛听:仔细听。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
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瑰丽:异常美丽。
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
                            
3.名句解读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读: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4.文学常识备考                                           
①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 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古文大致分为五类。
②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③吴功正,1943年10月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研究部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8年)、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首批 1991年),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98、2001、2004年),江苏省优秀出版工作者(2000年)。学科领域:美学、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⑤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⑥《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⑦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今传《临川先生歌曲》。
5.古诗词鉴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鉴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鉴赏〕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6.仿写演练 
例句:最喜欢看大象们排成一行走,后面一个用鼻子牵着前面一个的尾巴。那么大的动物作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                     
仿句:最喜欢       ,               ,实在让人_______。                  
基础整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cuì①_____、神奇莫测的kuàng②_____世胜地;是一个不见xiān③_____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只是由于人的到来,它变得喧huá④_____和杂乱了。
① ② ③ ④
2、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写出两句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
4、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签于近些年来春节晚会收视率每年都自欺欺人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以上,为了进一步阻止收视率在观众心目中的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保持春节晚会在央视的地位,让央视最有名气,现在网上人气最旺的主持人韩乔生同志冒天下之大不违,临危上任,力挽狂澜,成为今年中央春节晚会新一任的首席主持人。
5、仿句练习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在周庄画了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这幅画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这幅画被哈默用重金买下,并送给邓小平同志。这样才使周庄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地区。
请你选择你学校里的一个有特色的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也对你的学校充满向往,对你充满羡慕。(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节选部分,完成文后问题。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②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7、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怎么理解划线句①,那些鱼、鸟、兽到哪里去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划线句②,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三游华山》(有删改)完成文后问题。
三游华山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奔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子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 ?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注: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代表作有《废都》、《腊月·正月》、《怀念狼》等。其作品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11、作者三游华山都去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划线处说”我只笑而不语”,作者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生说”我”身懒,但是为什么又说”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