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55K    4张
  • 时间:  2016-07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cuì①_____、神奇莫测的kuàng②_____世胜地;是一个不见xiān③_____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只是由于人的到来,它变得喧huá④_____和杂乱了。
2、默写
(1)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写出两句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运用
4、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签于近些年来春节晚会收视率每年都自欺欺人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以上,为了进一步阻止收视率在观众心目中的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保持春节晚会在央视的地位,让央视最有名气,现在网上人气最旺的主持人韩乔生同志冒天下之大不违,临危上任,力挽狂澜,成为今年中央春节晚会新一任的首席主持人。
5、仿句练习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在周庄画了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这幅画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这幅画被哈默用重金买下,并送给邓小平同志。这样才使周庄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地区。
介绍一段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要求包括作者和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节选部分,完成文后问题。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②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7、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怎么理解划线句①,那些鱼、鸟、兽到哪里去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划线句②,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10、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三游华山》(有删改)完成文后问题。
三游华山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奔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子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 ?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注: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代表作有《废都》、《腊月•正月》、《怀念狼》等。其作品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11、作者三游华山都去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划线处说”我只笑而不语”,作者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生说”我”身懒,但是为什么又说”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柳宗元的《渔翁》,完成文后问题。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②汲:取水。③湘:湘江。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 欸乃:摇橹声。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⑧本诗作于永州
18、根据注释和你的理解,说说诗文大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作者自己,那么诗中反映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20、童年生活是充满好奇与历险的,一次在菜地里偷黄瓜,一次去陌生的小森林游览,这些经历现在不能算什么了,但在当时却是充满刺激的。请以”历险”为话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