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必修1《2.1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
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
1.请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经验和社会知识,再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分类方法的应用可使事物更加的系统化、条理化,更进一步区分和认识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工作学习更富条理性和系统性,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如:
分类的标准
要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得到的分类结果也不相同。单一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P24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事物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化合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氧化反应
练习1
习
练习2:将盐酸、硝酸、硫酸、碳酸进行交叉分类
【讨论】将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进行分类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空气
化合物
单质
盐
碱
酸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氧化物
……
盐
酸
碱
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单质的分类
金属
非金属
单
质
活泼金属:
较活泼金属:
不活泼金属:
Na、K
Zn、Fe
Au、Pt
气态非金属:
液态非金属:
固态非金属:
H2、O2
Br2
C、S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酸
从酸性强弱分
无氧酸
弱酸
如H2SO4、HNO3、H3PO4、H2CO3
如HCl
从酸分子电离出H+个数
酸的分类
如H2SO4、HNO3、HCl“三强酸”
如H2CO3
返回
一元酸
多元酸
二元酸
如HNO3、HCl
如H2SO4、H2CO3
如H3PO4
碱的分类
从碱性强弱
碱
弱碱
如NaOH、 KOH、 Ca(OH)2、 Ba(OH)2 “四强碱”
如NH3·H2O
从碱分子电离出OH-个数
一元碱
如NaOH、 NH3·H2O
二元碱
如Ca(OH)2
多元碱
如Fe(OH)3
从是否溶于水
可溶性碱
如氨、钾、钠、钡碱易溶,Ca(OH)2微溶
难溶性碱
除上以外的碱
盐的分类
盐
从是否含氧
含氧酸盐
如Na2SO4、KNO3、CaCO3
无氧酸盐
如NaCl
从酸碱中和是否完全
正盐
如Na2SO4、KNO3、CaCO3
酸式盐
如NaHSO4、KHCO3
碱式盐
如Cu2(OH)2CO3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从氧化物中元素种类
金属氧化物
如Na2O、Fe2O3、CaO
非金属氧化物
如CO2、SO2 、SO3
从是否与酸碱反应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如Na2O、Fe2O3、CaO
如CO2、SO2 、SO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NO
A NaCl 、KCl 、NaHCO3 、MgCl2
B HClO3 、KClO3 、Cl2 、NaClO3
C H3PO4 、H4SiO4 、HCl 、H2SO4
D 铜 、 金 、 铂、 钙
【试一试】1.下列每组物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中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2.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
1、2Cu + O2 2 CuO
2、H2 + CuO Cu + H2O
3、2KClO3 2KCl + 3O2↑
4、HCl + NaOH NaCl + H2O
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多少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据是否有氧参与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物质中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类标准的是 ( )
A.BaSO4
B.Na2SO3
C.AlCl3
D. Al2(SO4)3
【练习】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
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 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B
D
【小结】
1、交叉分类法:对同一事物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应用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用分类法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1.下列物质:①H2O ②NaNO3 ③H2SO4
④Ca(OH)2 ⑤Na2O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Na3PO4 ⑨NaHCO3 ⑩铜 ⑾ 蔗糖溶液⑿液氧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各物质的序号)
【课外作业】
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⑾
⑩ ⑿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 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 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且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
⑦ ⑿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
③、⑥、⑩、⑦、 ⑾ 、 ⑿
2
③ ⑩
第二课时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2)分散剂: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P25)
2、分散系的分类:
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以把分散系分成几种?并用交叉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
想一想:
九种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气态
液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连连看
空气
合金、有色玻璃
云雾
泡沫塑料
啤酒
酒精的水溶液
烟,灰尘
珍珠
食盐水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
<1nm
>100nm
1—100nm
三者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胶体介于二者之间,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想一想】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如何呢?
【问】有些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区别,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呢?
(二)胶体
1、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墨汁,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血液,烟、云雾等。
1、Fe(OH)3胶体制备
在一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 ~ 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用Fe(OH)3胶体。
【科学探究】
2.用激光笔照射分别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观察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此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它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
3.将Fe(OH)3胶体与泥水分别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滤液与原液体无区别
滤液是澄清、透明的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结论】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思考:两烧杯中分别盛有
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区别?
第三课时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
原因:溶剂分子不均匀地撞击胶体粒子,使其发生不断改变方向、改变速率的布朗运动。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讨论】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该胶粒带有什么样的电性?
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3、电泳现象
胶粒带电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
2、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情况: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 带正电荷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硅酸、土壤—— 带负电荷
淀粉胶粒——不带电。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胶粒都带电呢?
胶体聚沉的方法
①加少量电解质溶液
②加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4、胶体的聚沉
向某些胶体里加入少量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电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③加热
【思考】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1nm—100nm
>100nm
>100nm
<1nm
均匀、较稳定
不均匀、不稳定
不均匀、不稳定
均匀、透明、稳定
不能
不能
不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
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很多分子集合体
很多分子集合体
小分子、离子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二、胶体的应用 :
1、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2、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蛋白质。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粥、净水,明矾净水原理
4、自然: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5、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等。
【练习】
C
1、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nmB.浊液微粒的直径介于1nm~100nmC.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nm~100nm D.胶体就是一种胶水
2 . 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B.都有丁达尔现象C.加入足量盐酸,均可发生化学反应D.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
AD
3.下列关于胶体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10-9m~1×10-7m
B.胶体微粒可以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
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现象,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D.胶体带电,所以会发生电泳的现象
D
4.将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MgCl2分离出去,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然后过滤
B.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
C.加入适量的碘水充分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渗析分离
D
5. 下列事实:①用盐卤制豆腐 ②用高压电场处理工厂尾气 ③用明矾净水 ④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沙洲 ⑤ FeCl3可以止血⑥钢笔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蓝墨水,易出现堵塞 ⑦血液透析。其中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全部都是
D
6.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 NH4Cl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