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十八 黔之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十八 黔之驴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5

《黔之驴》观课记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黔之驴》观课记

 《黔之驴》这篇寓言故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由这则寓言故事衍生出的“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广泛的流传。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继承了先秦寓言传统,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学体裁。他在遭贬后,文章的思想和风格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貌似强大的驴最终被老虎吃掉的过程的叙述,意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肆意逞强的人。

《黔之驴》这则寓言叙述了黔这个地方没有驴,一个好事者用船运了一头驴入黔,面对这个陌生的、新奇的庞然大物,林中的老虎由好奇到恐惧,进而试探,最终将驴吃掉。故事通过对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谨慎、果断和凶猛,衬托出驴的装腔作势与外强中干。

作为初一年级学生,这则寓言篇幅较短,情节性强,比较容易激发学生朗读和复述地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地过程中,正字,疏通文意。复述故事,在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老虎的心理变化过程,读出重音,声情并茂地读出老虎的动作和心理。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手段,读准字音,是基本要求,读通句子,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疏通文意后的朗读,是理解性的读,沉浸到文本中,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令每一个文字都立起来,与师生对话。朗读,有层次,有要求,形式多样,让朗朗读书声回到课堂。在铿锵有力、曲折萦回的读书声中,走进文本,聆听先人的智慧。

以上是对文本的粗浅认识,接下来就马云伟老师的教学实践再谈谈对文本的理解。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执教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文本内容的不熟悉,朗读时字词读音偶有不准确,情感的变化不到位。几个学生反复读同一句话,“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都没有读出虎的恐惧来,越发显得紧张。怎么办?马老师适时地范读,朗读时加重了“鸣”、“大骇”、“遁”、“恐”等字,学生顿悟,老虎的恐惧是这样的,朗读时这些表示老虎恐惧的动作和心理的实词的强调很重要。不仅化解了学生的紧张,更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接下来的齐读,学生们有了底气。整节课前后朗读得比较看来,朗读确实达到了效果。马老师朗读教学的指导,给我们的启示:朗读指导要有方法,关注轻重音、语气语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读,有引领,有示范,学生有抓手,有激励,才有效果。

马老师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尤其是他的徒手教学,更是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自信洒脱的风采。

从教材的角度看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基本到位。文章第一节中“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老虎第一次与驴相遇的情景很是可笑,想来这百兽之王,面对庞然大物的驴,一时以为天神降临,委委屈屈地躲进林中,小心翼翼地偷偷看着不知是什么东西的驴,害怕是有那么一点点,但更多的是好奇,是疑惑,毕竟无论是谁,面对陌生事物,最初的反映好奇大于恐惧。恐惧,是由于驴的那一声“鸣”,虎才“大骇”的。所以,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老虎的好奇、疑惑的心理。

    教学过程中,马老师很注重学法的指导。本文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是教学重点之一,他适当的引导学生梳理了“以为”“益”等一词多义现象,以及“船”和“蹄”字的词类活用。课后,有的老师质疑教学过程中实词没有全部落实,我在想,课堂教学只有四十分钟,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不可能一节课的时间只疏通字词,一是课时不允许,二是文本篇幅较短,三是学生会感到乏味,失去对文言文学习仅剩的那点兴趣。有些字词是可以预习解决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练习或作业巩固的,有些则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教师要做的是做出一个“样子”,教会学生以后遇到这类词,可以这样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再者,马老师教学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亮点,利用插图,请同学们找出与图片相匹配的文字。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动作和心理变化过程。课后,我们发现,文本的插图不完全符合文字的描述,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想,马老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

那么,面对教材出现的这一情况,我想可以这样解决。在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找出与文章插图相匹配的词语?学生是很容易找到文末几句话的,“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你找得句子和图片完全符合吗?有那些差别?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质疑权威的教材,想必他们定会瞪大了眼睛,仔细搜寻,他们会发现,老虎的表情不够“喜”,老虎的动作应该是跳到驴的前面,咬住驴的“喉”,而不是从后面扑过去,咬住驴的后背。驴的体形不够“庞然大物”的标准。这样的发现会令他们对文本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利于教学。

《黔之驴》的教学,给我们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在文言文教学的阵地上,我们还是一名新兵。无论是文言阅读的功底,还是文言教学的经验,我们多显粗糙,打磨每一节课,静下心来,阅读文言作品,积淀文言底蕴,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