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ppt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
一、字词
绺liǚ      鬃zōng      诅zǔ咒zhòu 窘jiǒng  
  摩挲suō     颓tuí唐         恣zì情 卜bǔ
  榀pǐn      剔tī透      犊dú     遗孀shuāng     遴lí选  
轩xuān然大波      摩mó天    萦yíng系   水榭xiè 阖hé户启箧qiè      薨hōng      龌wò龊chuò  万籁lài             钟馨qìng    吴楚东南坼chè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珊shān瑚hú珠        攒cuán       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觅mì食    秕bǐ谷     宿sù儒    
 蝉蜕tuì    人声鼎dǐng沸fèi     拗ǎo     盔kīu甲
面面相觑qǜ    倏shū忽    袅袅niǎoniǎo    掬jǖ
叶鞘qiào    蹑niè手蹑脚     腻nì味     殷yān红
嗫niè嚅rú捋luō       噌噌cēngcēng    兀wù地        
茬chá  孰shú为汝多知zhì乎!
镏liú金       上溯sù       重chóng幔màn    庑wǔ殿  
挑tiǎo衅xìn       逾yú越        天堑qiàn
麓lù    莽mǎng    巉chán岩    灵柩jiù     竣jǜn工   
 陀tuó  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liú璃lí  门楣méi  趺fū       
嵌qiàn  参cēn错suò      穹qióng隆  摒bìng弃    
 镶xiāng嵌     挥洒淋lín漓lí     静谧mì  
恬tián静  心旷kuàng神怡yí   粼lín粼lín    参cā天     
婷tíng婷tíng    轶yì事  加冕miǎn  费祎yì      闼tà门
槛jiàn 圜yuán       厩jiù        炫xuàn耀
二、应背诵的诗文
1、《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在他没有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他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2、《一面》 阿累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岳阳楼 (唐)常建                                      (唐)杜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  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 斗争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6、《两小儿辩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 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 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 初 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 也。
两小儿笑曰:“ 孰 为 汝 多 知 乎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3、殊途同归,一致而百虑。
2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三、诗歌鉴赏常识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关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阴覆盖着的禅房。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一个“深”字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此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的哲理是: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静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幽深清寂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意思)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炼字)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波澜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能够与之媲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诗中蕴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悲,也有家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6、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四、文言文复习
翻译的答题要点: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赵普》
1、字词
普少(1)习(2)吏事,寡( 3 )学术(4),及(5)为(6)相,太祖常劝以(7)读书。晚年手不释(8)卷,每归私(9)第(10),阖(11)户启(12)箧(13)取书,读之竟日(14)。及(15)次日(16)临政,处决(17)如流( 18 )。既薨(19),家人发(20)箧视之(21),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22)有岸谷(23),虽(24)多忌克,而(25)能以天下事为(26)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27 )循默(28),普刚毅果断,未有其(29)比。尝(30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31)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32)其人奏,太祖怒,碎裂(33)奏牍掷(34)地,普颜色(35)不变,跪而(36)拾之以归。他日补缀(37)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38)悟(39),卒(40)用其人。
⑴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⑵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⑶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⑷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⑸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⑹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翻译
3、内容分析
⑴本文长于细节描写。请分析“阖”、“碎裂奏牍掷地”、“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阖:闭门谢客,停止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读书,可见读书决心之大以及专注认真;“碎裂奏牍掷地”:什么太祖的怒不可遏,反衬赵普的勇敢;“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什么赵普沉着、镇定、勇敢,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贤才,体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地意志。】
⑵请列举古人苦读的例子。
【唐代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汉代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汉朝孙敬和秦朝苏秦悬梁刺股;董仲舒目不窥园】
《短文两篇》
1、字词
西南隅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耸构 巍峨
巃嵸 倚 河汉 重檐
翼 闼 霞敞
坐窥井邑 形胜之最也
瓜洲步 所园 非显者刺
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 缘坡
后厅临大池 绝壑 槛外
蒙丛 颓然 碧窈
诸 俱以假山显 可无憾矣
2、翻译
⑴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⑵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⑶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⑷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⑸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⑹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幽窈。
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内容分析《黄鹤楼》
⑴为什么介绍费祎登仙之事?
【说明此楼非同寻常;增添神秘色彩;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表明作者仰慕仙人 】
⑵黄鹤楼的整体形象:【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⑶黄鹤楼的建筑结构:【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⑷黄鹤楼的观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⑸直接和间接说明黄鹤楼高峻的句子是:【直接: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间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⑹主旨:【①对仙人的仰慕②热爱祖国山川形胜】
《于园》
⑴侧面说明于园假山技艺高超,是瓜州园林中的佼佼者的句子是哪些?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⑵第二节的总起和分写句子有哪些?
【1、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2、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颓然碧窈。】 
⑶参观于园,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具有幽深之感的句子是哪些?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⑷瓜州的园林亭榭具有怎样的特点?
【假山巧夺天工。】 
⑸作者为什么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
【①依据课文:于园是其中的佼佼者;②依据原文:假山的堆叠经过了工匠、主人的石材挑选,极为认真的设计构造,主人的精巧构思。】
五、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三)语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六、记叙文阅读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