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月考试卷

2010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周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次周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tuí liǔ jiào zǔ
(  )唐   发(  )  地(   )  (   )咒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轻装淡抹  人迹罕至  摄手摄脚   五光十色
不能自己  精神抖擞  不勘设想   晶莹剔透
错别字





订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
2、山光悦鸟性,         。
3、         ,乾坤日夜浮。
4、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           , 。
5、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5.小清要求电视台为他播放一首歌,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4分) ( )
A.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您为我播一首歌献给他吧!
B.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我想您一定会乐意播放一首歌献给他的。
C.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希望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D.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请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
二、课内阅读 (一)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1.“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本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本段文字后,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自己的朋友?

14.本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二)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11.“我向四周望了一望”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所表达的含义依次是(3分)( )
A.与他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对他崇敬热爱,把他作为仿效的表率。
B.对他无比热爱和尊敬,与他情深意厚,志同道合。
C.与他情深意厚,志同道合,把他作当师傅和亲人。
13.“战士”之前有三个修饰语,这三个修饰语高度赞扬了他(3分)( )
A.爱憎分明的立场,正直慈祥的性格,坚毅顽强的作风。
B.嫉恶如仇的性格,忘我无私的品质,坚毅顽强的战斗精神。
C.无私奉献的精神,爱憎分明的感情,坚强不屈的斗志。
14.鲁迅向作者送书,表明他(3分)( )
A.对青年读者的理解
B.对穷苦工人的体贴
C.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15.从文段所写的事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试用鲁迅的一句话来作回答。下面列出的四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以我血荐轩辕 B.于无声处听惊雷 C.横眉冷对千夫指 D.俯首甘为孺牛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题。
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 (不超过5个字) “情理“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 (不超过20字)
3、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
答: (不超过20字)
(三)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6—20题。(共18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17、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8、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9、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20、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3分)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3分)
选文原句:
选文内容概括: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