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
3、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
4、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 2课时
《古代诗词三首》 3课时
《现代诗二首》 2课时
《歌词三首》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自由作文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旨意来教化学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神韵的领悟。各课设计思路简单介绍如下:
《毛泽东词二首》: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卜算子·咏梅》可采用比较阅读。
《古代诗词三首》:①《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②《观刈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
③《破阵子》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
《现代诗二首》:①《回延安》:语言通俗,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淋漓酣畅地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恰当运用民歌形式和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体会从中抒发的感情。②《再别康桥》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
《歌词三首》:歌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而言,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学生对于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这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利用这一优势,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本文,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并进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欣赏》: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
《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
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 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重点 教学目的1、3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一体化)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
一、搜集资料
1、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 、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 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 ) 糜 子( ) 荡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斓( ) 漫 溯( ) 笙箫( )
2、辨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箫( )
恙( ) 靡( ) 窖( ) 衅( ) 萧(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 ;“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 ;“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 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
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 《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一、 2、(1)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 《猛虎集》
二 1、dǔ méi yàng xìng róu lán sǜ shēng
2、羔羊 安然无恙; 糜子 风靡;窑洞 地窖;湖畔 挑衅;箫管 萧条
三、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离延安) (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 无比激动 (3)对康桥浓烈的爱 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依恋、无奈、 惆怅 (4)C (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悦、激动、自豪的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拟人 B比兴 C夸张、比喻 D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 。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歌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4、诵读学唱。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
三、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根源)
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 不变中国心 | 祖国在心中 | 不变中国心
3、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
——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4、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
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
——“只”→深深的思念,深深的遗憾
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
——对比,突出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10、“澎湃”是指什么?
——热血澎湃,从内心呼喊出:我的中国心
四、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五、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六、练一练:指导赏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1、听录音
2、读歌词(欢快)
3、赏析:
①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
——歌颂家乡及生活 (景物描写) “一片”“十里” 春夏秋冬
歌颂理想及劳动 (描写:西北东南) 农牧副
歌颂未来及奋斗 (动作描写:举、笑、弹、歌唱)老少男女
总之:对美好家乡,生活,未来的赞美(改革开放后)
②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层层深入,朗朗入口
修辞:比喻、派排比
4、学唱
七、迁移训练: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 丰收果里 我的甘甜 也有你的甘甜 军功章呵 有你的一半 也有我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肩负着全家的责任 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 祖国昌盛 有你的贡献 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 也是我的心愿
1、这首歌词所押的韵母是
2、上下段开头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渲染中秋之夜亲人彼此思念的感情。
3、为什么“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丰收成果是双方面辛勤耕。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
机杼 可汗 燕山 鞍鞯 扑朔 迷离 金柝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
①概括本段内容。
②分析本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
②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③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导学》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导学》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板书设计
木兰诗
1.人物形象。
2.语言特色。
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2.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3.通过学习《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4.通过学习《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