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教案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教案

  • 格式:  PPT
  • 大小:  220K    22张
  • 时间:  2016-05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思考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思考ppt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思考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教学方法设计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单 元 学 习 内 容
第 一 课 《 童年的朋友》
第 二 课 《一面》
第 三 课 《我的老师》
第 四 课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第 五 课 《赵普》
诵读欣赏 《周总理,你在哪里》
写 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课 时 安 排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童年的朋友》 (2课时)
《一面》 (2课时)
《我的老师》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2课时)
《 赵 普》 (1课时)
写 作 (1课时)
读书交流活动 (1课时)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3 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形成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确 立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
一 对单元内容的分析
高尔基称文学为“人学”,巴尔扎克称文学为“人心史”,可见文艺作品的主要任务在于创造人物,并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共选取了六篇写人的文章,从体裁看,有散文,有通讯,有诗歌;从人物形象看,有在困境中依然乐观并对“我”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有关心进步青年成长的文学大师鲁迅,有慈爱、公平、伟大的蔡老师,有眷恋祖国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有位居人臣、以天下为己任的赵普,有世人敬仰的周总理。其间人物涉及古今中外,且身份各异,但是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感染我们、影响我们的亮点,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高尚人格的魅力。
再从选文体现的写作技巧来看,既突出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又暗含了写作技巧的引导,如以小见大、对比反衬、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选材取材的方法、详略得当处理材料的方法等。这些娴熟的技巧无疑使人物的个性更丰满独特,焕发人性光彩。故而,我们也要让学生习得这些技巧,并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
本单元还设有“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意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想学生们是会很喜欢这个活动的,但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得,而不是图个热闹,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想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既能掌握采访必备的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组织活动及口语交际的能力,不过是否能实现目标,还得靠师生共同努力。
二 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常能感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盲目性、随意性,似乎语文真如汪洋大海,摸不着边际。甚至我们老师也觉得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正确,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有句老话说得特别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作为师傅,我觉得我们还是该想一些领学生进门的方法。因此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我强调了一些学习方法的引导。如观察的方法、描写的方法、品读的方法等,安排在合适的内容中进行。
确 立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感到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知识面狭窄,学习停留在较浅的一个层面上。鉴于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将尽可能的让学生依据文本获取知识,然后将推荐阅读与自选阅读相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再通过专题活动激励学生走进精彩的课外天地。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同样有一个习惯的培养。如查词典的习惯、利用图书馆与网络查资料的习惯、预复习的习惯、设疑质疑的习惯、练笔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我觉得应该把它们考虑到教学目标中。
……
  在我们确立目标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情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其中能力很重要,拥有知识,掌握方法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具体的教法设计中,还须创设情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确 立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的 依据
一 阅读积累:
1 推荐阅读:《童年》、《我的老师》多篇、《父亲》、《父亲的爱》等 2 自选阅读(通过活动课检查)
二 方法介绍:
1 品读方法(入情朗读、设疑阅读、讨论阅读、比较阅读、质疑阅读、发现阅读) 2 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议论画龙点睛的方法 4 比较阅读的方法
三 写作训练:
《我了解的 》(作者介绍)、《我童年的朋友》、《我的老师》、《一面》、写明信片、 《猜猜他是谁》
四 活动设计:1 组词游戏 2 人物采访 3 讲故事 4问题探究等
主 要 内 容 推 荐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教学目标:1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各自的兴趣点。
     2 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3 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汇报计划。
课前学习: 1 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 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1 学生上黑板完成一个组词游戏:“ 人”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2 教师导入语: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现在我却更能感觉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汇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各显风采、各领风骚。翻开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其中的几位人物,他们是 (让学生一起说)。走进第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1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二 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三 教师组织学生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四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五 围绕单元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读书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六 师生自我反思、评价。(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第二、三课时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课前学习: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设计字词训练题,考考他人。
2 搜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以口头作文《我童年的朋友》的交流与评价导出本文。
二 检查预习:1 考考你(学生相互出题,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 我了解的高尔基(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等。)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及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⑴ 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怎样一个人?
⑵ 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板书交流内容)
四 细品课文 1 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问题⑴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问题⑵ 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处(或几处)描写?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问题⑶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外祖母确实是作者“童年的朋友”?她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提醒学生及时修改笔记)
五 再读课文,质疑、创新。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能找到最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走进作者用优美语言营造的美好的情感世界。
2 示范朗读 3 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4 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六 重写《我的童年朋友》,着重运用好外貌、语言的描写方法,鼓励运用其他描写方法,要能传递真诚的情感。
七 交流习作,相互点评,总结写好人物外貌及语言的经验。(详见教案)
八 自我反思及评价
九 课后作业:1 背诵最后一段 2 课外阅读《童年》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第四、五课时 《一面》
教学目标: 1 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2 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法。
3 进一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4 学习在记叙的基础上用议论画龙点睛的写法。
课前学习: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疑难。
2 搜集资料,以“我了解的鲁迅”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文章。
课堂学习:一 考考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 学生交流:“我了解的鲁迅”
三 整体感知 1 快速阅读,紧扣文本,将“一面”扩充为完整的句子, 其中必须包括与“一面”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2 在“一面”之交中,“我”与“鲁迅”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紧扣文本加以解释。
四 品味探究
1 文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其中最生动的是什么描写?这些描写让你感受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 文中多处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你将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五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1 介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默读全文并思考:文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
六 自我评价、反思
七 课后作业:回忆你进入初中时与班主任或语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尝试同题创作。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第六课时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1 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 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 真美好的感情。
课前学习:
1 认真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
2 试用几个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
课堂学习:
一 教师提供一篇同题作文,让学生进行对应比较阅读。
1 介绍比较阅读:
2 出示要求:认真阅读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二 学生独立阅读,做读书笔记。
三 小组交流看法。
四 组织学生探究性阅读竞赛:话题:“我更喜欢(谁写的)《我的老师》”
五 教师总结:
六 用真情给你生活中最爱戴的、或最思念的、或最感激的人写一张明信片。
七 课后作业:阅读教师推荐的作品,从同题佳作中更全面地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七、八、九课时 口语交际、《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突出他的创新 精神和爱国之心。
2 学习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3 能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搜集资料、取舍资料的能力,能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课前学习:
1 自学“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观摩央视名记的人物采访节目,揣摩学习。
2 熟悉课文,试着从内容到形式发现本文的特色。
课堂学习:
一 学生结合预习,交流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 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人物采访活动,采访对象: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三 学生现场表演人物采访:与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面对面
四 师生评价,选出最佳记者,最佳合作小组。
五 教师过渡语: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是对一个人知识、情感、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次考验,而一次成功的采访也将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相信同学们在身体力行中已有切身的体会。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世界上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很多,体验记者的经历,采访仅是一部分,如果你要趁热打铁,写一篇人物通讯报道,面对这么多的素材,你会如何下手呢?
六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自然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文。
七 细读课文,与前面三篇文章及你的构想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八 课后作业:1 记录自己参与采访活动的经过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2 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进行一次真实的采访,写下自己的体验。 
第十、十一课时 《赵普》
教学目标:1 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课堂教学: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一 导课: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 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齐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
四 翻译全文 1 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 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五 五 细读课文,思考: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
2 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六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七 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八 学生交流
九 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十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整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名言、故事。
第十二、十三、十四课时 写作
教学目标:1 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2 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3 培养由外部触及人物内心并能把握其性格的能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 能运用规定的符号自改、互改习作,提高作文质量。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一 写作指导:1 自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 让学生说说《水浒》中最让自己难忘的形象,并谈谈其出色的人物描写。(寒假中已让学生开始阅读《水浒》)
3 推荐《父亲》及《父亲的爱》两篇文章,与学生一起分析两文的写作技巧,前者着重借助环境描写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后者着重通过精心选材、对比反衬等描写人物。
4 总结,具体显现本次练笔的意图。
二 学生当堂作文:题目“猜猜他是谁” 三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四 作文讲评: 1 榜上有名:表扬作文中在不同方面有亮点的学生。
2 佳作欣赏: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3 片段欣赏:与学生一起发现佳处,进行点评。
4 出谋划策:选一段文章,共同提出修改。
5 二次修改:让学生课后再度修改作文,锤炼语言,掌握技巧。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厚的知识积淀、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要有对学生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文化积淀等的充分了解,同时教学设计应有较强的创造性,独特的个性,动态生成性等,它应该是灵动的,永远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的空间。对照这些要求,我很汗颜。设计中必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帮助,我当获益匪浅,并不胜感激!
结 束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