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明朝君权的加强》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
政权夺取的方式:
1368年
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的权力;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八股取士
二、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
1、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明朝中央集权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央
布 政 司
民政、财政
按 察 司
刑 狱
都 司
军 政
地方:
设三司
宰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皇 帝
工
部
刑
部
兵
部
礼
部
户
部
吏
部
殿阁大学士
中央
地方
君 权 加 强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特点:
对臣民监视、侦查。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3、八股取士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中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八股取士的危害
孙中山曾经说过:“欧洲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
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方面: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
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
鉴意义。
消极方面: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严重阻碍。
明王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统治埋下了危机。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
原因:
发动者:
结果:
明朝疆域图
加强边防,有利于明朝的统治
三、明成祖的统治措施:
天为帐幕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
恐踏山河社稷穿。
史海探秘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迁都城,固边疆,威慑异族。
削藩王,弱地方,权归一处。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设厂卫
八股文
总结
皇 帝
知识分子
藩王
地方
人民
中央
我的收获
群
臣
你学会了吗?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
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D
2、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A
1、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B
A
想一想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
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A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的表现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C
穿越古今
发挥你的想象,设计现代参加高考的老人和《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将会有怎样的对话?
再见
明南京古城墙轮廓图
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