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1.4地形图的判读七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
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二关:绘制等
高线
第一关:判断高度
第三关:判读等高
线与地形坡度
第四关:判读山
地各部位等高线
第五关:判读分层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一关:你会判断地理事物的高度吗?
我量的甲山高1000米
海平面
我量的丁山也是高1000米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又称绝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高度
乙地的海拔高度
甲相对与乙的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第一关闯关题:
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0
1000
1500-1000=500
海平面
第二关:等高线及等深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
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呢?
认识等高线和等深线
1、什么是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等高线的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第二关闯关题: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
100
400
N
M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米。
300-100=200
第三关: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甲
乙
A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陡坡
缓坡
第三关闯关题: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山顶
山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陡崖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大家一起连连看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第四关过关斩将: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2)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
山顶
山顶
山顶
山顶
鞍部
鞍部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
2、等高线互不相交
3、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 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
5、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叫山谷,向低值凸出,叫山脊。
6、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部
两种相邻颜色的分界线就是等高线
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 500-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高,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
四周高
中间低
面平边陡
高而陡
低而缓
低而平
现在,我们已经”过五关,斩五将“,还有最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
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剖面线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
小结 能够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线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形素描图
要点回顾(最后冲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3、判断: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 (颜色)表示。
5、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海拔
密集
稀疏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顶
鞍部
绿色
C
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
祝大家学习顺利愉快。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