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二、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