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 说“木叶”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9 说“木叶”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说“木叶”》教案3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万云武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策略: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探讨中加深对诗歌语言微妙意味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投影以下内容)师生朗读一遍(读出感情来)。 
      《九歌•湘夫人》:(节选)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木与树、木叶与落木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二.(投影以下内容) 
      1.诗歌中的语言可以单凭语言解释吗?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意象 微妙的意味 
      木 
      树 
      (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之感。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郑板桥有一句诗,叫做“删繁就简三秋( ),领异标新二月花。”在( )处应填“树”还是“木”好,为什么? 
         
      三.品味下列诗句,谈谈你对它们的微妙的意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 
      (培养学生体察、咀嚼、品味诗歌语言的习惯,培养融会贯通质疑思辩的能力) 
      第一组: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韦应物)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第二组: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第三组: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 
      四.作业:摘抄、诵读课文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