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月考试卷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月考试卷

  • 格式:  DOC
  • 大小:  78K    9张
  • 时间:  2016-02

东北师大附中2010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阶段质量验收语文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东北师大附中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阶段质量验收
语 文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馔 央浼 高朋满座 心为形役
B.怂恿 消遣 兴高彩烈 扶摇直上
C.拮据 歇憩 怅然慷概 日薄西山
D.迤逦 玷辱 因噎费食 碎琼乱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能否      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②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外围市场粮食价格飙升,国际粮食市场风云      ,中国忧“胀”不惧“涨”。
③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A.日趋  变幻  耸人听闻 B.日趋  变幻  耸人听闻
C.日益  变换  骇人听闻 D.日益  变换  骇人听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契诃夫对别里科夫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极端厌恶。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某校百年校庆纪念活动的公告这样温馨提示:年迈体弱的高龄校友来母校参加校庆,最好有家属陪伴。
B.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来共享信息,对此,网民们深有体会。
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之路。
5.下列有关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城》借写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故事,表现一种美的人生形式,即以爱为纽带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展现人性美。
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限定为“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的是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D.“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华善之 善:好,对
D.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氏有疾,(李密)则涕泣侧息。
B.密曰:“(安乐公)可次齐桓。”
C.齐桓得管仲而霸,(管仲)用竖刁而虫流。
D.(张华)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9小题,共93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三、(26分)
10.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5分)
译文: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 勃
其 一 其 二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寂寞离亭掩①, 江山此夜寒。
[注]①掩:关门。
(1)将下面句子中空白处的答案,依次写到下面的序号后。(2分)
比较这两首同题诗,我们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① ,启行之时是② ,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
答:① ②
(2)第二首诗中的“乱”、“飞”和“寒”三个词各得其妙,请你选取两个词作简要分析。(6分)
“乱”:
“飞”:
“寒”: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⑥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四、(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
②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③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
④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民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一座座烽火台、一座座碉楼,望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⑤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
⑥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沈从文曾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
⑦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
⑧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却光照人间。
⑨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⑩一个冬天的黄昏,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这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映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

13.文章开篇说“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凤凰的“绝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内涵? (5分)
14.文章第⑦段说“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请结合⑦⑧⑨段,就沈从文水样的性格,作分条陈述。(6分)

15.概括第⑩段画线句子两方面的含意。(4分)
16.文章标题为“冷藏的凤凰”,如何理解“冷藏”和“ 凤凰”的丰富内涵?(8分)

五、(4分)
17.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从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角度,为“文化遗产日”拟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个字;③语言凝练,富于情感,有感染力。
示例: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1)        
(2)        
六、(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要求选择材料的一句话、一个角度或把握整体观点、整体思路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B.兴高采烈 C.怅然慷慨D.因噎废食)
2.B(日趋:一天天地走向,逐渐地。强调趋势。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强调程度。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耸人听闻: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夸大或捏造事实而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3.D(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生动细致。名噪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引起轰动。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B(A.成分赘余。年迈、高龄意义相同。C.“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谓搭配不当,应是“如何将艳丽的秦俑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成分残缺。“未来发展”前应加上“走向”)
5.C(“除”是授予官职)
6.C(意动用法,认为……对)
7.A(A项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主谓之间/代词,这;C项,转折/修饰;D项,在/比)
8.C(是“齐桓”而非“管仲”)
9.C(“和过去舜、禹、皋陶说话一样”说法有误,原文是“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0.(1)译文:(李密)年少时在蜀地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采分点:“仕”动词,译为“做官”;“数”译为“多次”;“称”译为“称赞”。每个采分点为1分,共3分。
(2)译文:从事把信的内容禀告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采分点:“白”译为“禀告、告诉”;“以”译为“因为”;“清慎”译为“清廉谨慎”;“弗之劾也”是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弹劾他”。每个采分分点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5分。
11.(1)①津亭 ②秋夜(或“秋月夜”) (每空1分)
(2)“寒”:不仅是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也是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孤寂清冷的感受,表现了与友人离别后的凄冷伤感。 “飞”:借写月亮移动迅速而表现时间飞快,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别后心情的怅惘和沉重。 “乱”:夜里烟雾昏暗弥漫,正是诗人离别友人后心情的暗淡迷乱的写照,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离别后内心的沉重和纷乱。
注意:分析应包括“描述情状”、“ 明确特点”和“表述作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1分。
12.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⑤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3.凤凰的“绝美”表现在:①黄丝桥古城,雄居1500多年,依然永恒地存在。②“南方长城”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而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③凤凰山和沱江水孕育了令世人惊羡的英雄名人。(3分)
理解“全方位”: 指“物”与“人”两方面的绝美,景美,人性更美。(2分)
14.沈从文性格:①自视平凡,以平常之心出世入世。②不弃世,对民族充满信心和希望。③包容随和。(每条2分)
15.清清的沱江水,既象征了沈从文的性格,又揭示了沈从文等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厚的背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16.“凤凰”既指有全方位绝美的凤凰古城,也指凤凰古城中滋养的诸如沈从文这样的凤凰;“冷藏”既指沈从文因种种不公正的对待而被封杀、受冷落,也指因社会动荡,凤凰的自然美不被外界了解。(每小点2分)
17.答案示例:
(1)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世界的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
(3)人类的日记本,历史的教科书
(4)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和谐社会人人参与
诗歌鉴赏参考资料
比较两首同题诗,我们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
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的“‘寂寞’ 句跟首句,‘江山’句顶次句”。这是说,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转而加浓。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句和李存勗《忆仙姿》词中的“残月落花烟重”句,都是如实地写出了烟雾与夜月的关系。同时,对送别有体验的读者也知道,当行人未去、匆匆话别之际,是无暇远眺周围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时,才会从凝望中产生这种江山夜寒之感。谢逸《千秋岁》词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句,所写的感受也与此相似。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节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