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高考的全面胜利需要的是雄厚的实力,需要的是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能力,愿你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走向胜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3分)
一、基础题(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
A、 轻飏 怂恿 战战兢兢 哀声叹气
B、 伶俐 逋慢 门衰怍薄 今兹捧袂
C、 台隍 潦水 垂头丧气 六神不安
D、 酒馔 优渥 诚皇诚恐 闷闷不乐
2、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 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8月15日,在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佟文不孚众望,在比赛进行到最后14秒时,以一个一本战胜日本选手壕田真希,夺得奥运金牌。
B.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是这场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但是现在却要纳税人为他们的过错埋单,这是不公正的。
C.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舱外的摄像机拍摄到了太空日落的美丽景象,金色的太阳给地球和神舟七号镶上了金边,景色美轮美奂,分外壮观。
D.台湾检方厘清陈水扁至少犯了包括洗钱、销毁证据、收受贿赂等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五大罪状,这些如果定谳成犯罪事实,陈水扁就可能面临30年的刑期。
4、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选做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9分,每小题3分)
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
谁都知道户籍制度要改革,可怎么改,探讨持续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的说法:不能一刀切,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代表着官方思路。
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石家庄等城市,已经开放了户口。而能否取消户籍制,最大的争论点在大城市。像北京,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人口,放开户口,迅速涌进的人口会不会将城市压垮?管理者的思路是希望通过限制人口准入,来缓解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等多方面的压力。此种方式备受责难。反对者认为,即便有户口限制,也无法阻挡外来人口。北京每年只有一万多个户口指标,外来新增人口却有四五十万,指望户口挡住移民,一厢情愿。
遭遇批判的户籍制度,关键不在有没有户口这张薄纸,而在这张纸承载了太多内容,它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捆绑在一起。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大多数的社会福利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诸如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人口流动性就会降低一点。”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不能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做文章,而应该首先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公的问题,然后再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的形式主义更是要不得,所谓的“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除了延续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外,还会把户籍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让乡村居民为进入城市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公民的迁徙权、受教育权,还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的必然流动,以及每年春运期间数亿人的“转战南北”,都让户籍改革迫在眉睫。
人们等不及。于是就有这样的追问:一年一年总是疑似坚冰将融的户籍改革,何时能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才能真正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还自由迁徙的权利于公民到底有多难?
户籍改革是权利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在利益之争上,一直没有捅破的一层纸是:本地居民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说“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这种保护主义在“人权”层面上,肯定说不通。但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话,当地人“偏狭”的自我保护也并非“十恶不赦”。而制定政策的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本土意见”。
所以,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另一派主张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之所以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因素。
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审慎妥当的改革当是理性的必然,但不要忘了,权利高于利益,中国的各种改革,一直都是“带着问题”上路。
(取材于2008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
6.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推出省、县级户口,或模仿国外的蓝、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
C.户籍改革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的国家,无疑是要审慎妥当些的。
D.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
7.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成效不显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
B.管理者担心放开户口,人口迅速涌进,会给城市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城市本地居民担心自身利益受损。
C.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是不可能的事。
D.户籍与住房、教育、社保等潜在利益和社会福利捆绑,涉及资源配备问题。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探讨已持续了很多年,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C.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真正进行了户籍改革,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D.城市居民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认为“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这种“偏狭”的自我保护中也有其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武帝异其文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①弃繻而去 ②水浅而舟大也
C.①还当以合符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且盐铁,郡有余藏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第II卷(117分)
四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太学士,宋亡后隐居吴下,画兰不画土,意谓土地已被外族人夺去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结合诗句简要概括.(5分)
2)."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赏析点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2)老当益壮,_____ _____; 穷且益坚, 。
(3) ,知来者之可追。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临清流而赋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
病 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5.在第1段中写“她”每天下午准时到医院门口看书并加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6.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6分)
17.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
18.小说以“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结尾,这在结构及主题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
六、选做题,任选两题完成。
语言运用题(8分)
19、1).根据所给例句仿写一句新语句。(4分)
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答:
2)、第25个教师节刚过,若恰好在这之前考上大学,你该怎样为你的恩师发个短信呢?要求使用修辞,语言通畅,表达得体。(4分)
答:
3).上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和俞振飞演出《断桥》,当梅先生用手戳许仙“这个冤家”的额头时,俞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狠狠一戳身子向后一仰,险些就要跌倒,梅先生见状赶紧伸手去搀,等到搀住,心想白娘子不应该如此怜惜这个负心人,于是,再伸手向外一推。这里的“一戳、一搀、一推”的连续动作,完全是即兴的补救做法,居然化腐朽为神奇,演绎成了让人竞相模仿的一段经典表演。(4分)“一戳”、“一搀”、“一推”从艺术上讲是非常成功的,其潜台词是:一戳,表示白娘子对负心丈夫的怨恨和有些不屑一顾。一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文
快乐的理由是什么?
一个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不吃补品,每天依然辛劳不辍,笑呵呵的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快乐。”
一个下岗女工:“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快乐死了。”
一个小保姆:“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一个小女生:“哎呀呀,星期天早上能让我睡够了,最快乐!”
那么:你认为快乐的理由是什么?请以“快乐的理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 立意自定;⑵ 文体自选;⑶ 题目自拟;⑷ 800字以上。
乾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 A唉声叹气B祚C 诚惶诚恐
2、B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飞”(A使……结束C、使动用法,使……受委屈D|、使……愉快)
3.B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用在这句话中是很恰当的。A.“不孚众望”的“孚”是使人信服,“不孚众望”是不能使众人信服,用在这里与语境不合,应改为“不负众望”,即没有辜负 大家的期望;C.“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这里赞美太空景色显然不恰当;D.“徇私舞弊”指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一字之差,意思不同。从原句看,陈水扁洗钱、销毁证据、收受贿赂等,都是为了谋求一己私利而舞弊,显然是用“营私舞弊”才对。)
4、A
5、B( “靖节先生”不是陶渊明自号,“靖节”是其死后友人给予他的“私谥”)
6.C(A项“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不合实情,如石家庄就放开了;“挡住了移民”也不合实情,如北京。B项,在作者看来,这些做法属于形式主义,并非“有益尝试”。D项,原文是“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因素”,是“可能”)
7.C(原文是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8.B(“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错,原文是“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
9(3分) C(A项中第一个为代词“他的,终军的”第二个为语助,加强语气。B项中“而”都是连词,但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项中“以”都可解为“用、拿”
D项中“且”都是连词,前者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后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反而”)
10(3分)D(①表达其求取官职的信心,不当。②表达冲锋陷阵的心愿。③表达要求出使的心愿。④说明自己不熟悉军事,不当。⑤“请缨”是投军报国的决心。⑥是行动,不是心愿,不当。故凡有①④⑥任何一项者,均不选。)
11(3分)D(徐偃被派遣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非“出使外国”。)
文言文译文: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认为他是奇才,就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节后就离开了。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终军说:“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丢下布帛就走了。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命令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大夫出京都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皇帝下诏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独断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到处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的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帝一定加以惩罚的。”徐偃理屈词穷。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示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低能,不熟悉位臣之积,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带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12(1)使贾谊遭受委屈,贬到长少,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关键字:使动用法)
(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13 1).塑造了“寒菊”隐士,不同流合污的形象,从诗中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中表示出不与百花争芳,独自一人在梳篱边赏玩当中孤独的意趣。而且后两句,宁愿孤独地在花香中死去,也不愿被北风吹落到地上所污浊。
2).“抱”字传神,表现了诗人宁愿与香同逝,不被污浊,而且将菊花拟人化,借喻诗人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精神。
15.(1)表现“她”的修养和气质;(2)为下文描写“她”的友善言行,刻画“她”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作铺垫;(3)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6分,答出两点即可)
16.写了三个场景。(1)在电梯发出超载的报警声时,“她”从人群中挤出,等下一趟;(2)“她”主动帮助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3)“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并被有些人称作“精神病人”。(6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含蓄地表明真正不够健康的是那些对良言善行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不正常”的人们。(2)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