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月考试卷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月考试卷

  • 格式:  DOC
  • 大小:  64K    5张
  • 时间:  2016-02

衡阳市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周周清(必修五第二、三单元内容)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衡阳市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周周清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周春凤)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道小题,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征戍(shù)  精髓(suí)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
B、无妨(fǎng) 陇首(lǒng)   付梓(zǐ) 咬文嚼字(jué)
C、寒砧(zhēn) 桅杆(wéi) 岑寂(cén) 锱铢必较(zīzhū)
D、参差(cān) 下乘(chéng) 橘颂(jú) 载欣载奔(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 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义愤填赝 天花乱坠 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          聊以慰籍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
3.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风会:风气,时尚。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B.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
7.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 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些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8.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⑤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⑦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⑧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 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9.《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10.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11.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12.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14.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衡阳市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周周清
语文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第1至14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 。
(2)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3)而刘夙婴疾病 , , ,未曾废离。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世与我而相违, ?悦亲戚之情话, 。
三、作文(20分)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个让你感动、令你难忘的细节。感情要真诚,描写要细腻,文笔要生动,200字左右。


衡阳市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周周清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A.垂—唾,奈一耐,B.奇一其,赝一膺,D. 籍 一藉,捍一悍。) 3.D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4.D A B互换。C应用“必需”。
5.C A“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BD两个成语都是贬义词,现在被当着褒义词用了。
6.B A项中“长诗”一词需用双引号;C项中第二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表示插入语;D项中“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间应用顿号隔开。
7.C A、B、D三项都有语病。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项中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8.B 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凡议论性的文字,其思路都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首先“提出问题”职责的肯定是句②句。于是,先淘汰了A、C两项。比较B、D两项,只要确定与②句衔接的是①句还是④句,意思贯通、十分流畅的是④句。可见,此题答案非B项莫属。

9.A
10.B(解析:B项表述错误,中国诗歌以篇幅短小见长,但是并不是深奥难于理解,恰恰是“易尽”而“无垠”。即容易读完,但韵味悠长。)
11.D 解析:D项中“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错,作者目的在于阐明中国诗和西洋诗歌的不同。
12 .C
13. A
1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