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过秦论
贾 谊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2.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3.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领会作者从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及写作意图。
2.难点:本文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和省略、活用、一词多义等。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18岁时,因擅长写文章和精通诸子百家、诗经,为当地人所称道。20多岁时,受廷尉吴公推荐,历任博士(皇帝在学术上的咨询官)、太中大夫(掌议论之官)、太傅(辅佐侯王的官)等职。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针对西汉初期政治经济的流弊,多次上疏议政,出谋划策,他的政治主张,对巩固西汉政权、发展经济起有积极作用。他作梁怀王刘楫( 汉文帝的儿子)的太傅,梁怀王入朝不慎堕马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时年33岁。
代表作:政论文《过秦论》(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赋《吊屈原赋》《鹏鸟赋》。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概后人,其泽甚远”。
解题: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详尽地分析了秦国所以能削平六国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目的是给汉文帝进行政治改革时提供借鉴。本文的重点是在于论述秦统一天下之后,导致灭亡的过失,因此篇名《过秦论》。“过”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批评其过失,“过秦”即“言秦之过”(东汉应劭语)或“指责秦政之失”的意思。
上篇,总论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中篇,论述秦始皇和二世暴虐无道,以致速亡;下篇,论述子婴的失道,所以必亡,并总结全篇,得出“君子为国”( 正确治理国家)的道理。
秦孝公⑴据崤函⑵之固, 拥雍州⑶之地,君臣固 守 以窥 周
占据 这些险要的关隘 拥有 这块土地 牢固地防守来暗中图谋政
固:形作名
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⑷。当是时
权 (秦孝公) 在
席卷:名作状,像卷席子一样全部卷了进去 包举: 名作状,像裹包袱一样,全部裹了进去,举:拔取 囊括:名作状,像装袋子一样,全部装了进去括,包容
也,商君佐之,内 立 法 度,务 耕 织,修 守 战之具,外 连衡 而
商鞅 对内订立法令制度 从事耕种纺织 修造固守攻战 武器 对外用连横的策略
之:代秦孝公 内:名作状 外:名作状 衡通横
斗诸侯⑸。 于是秦人拱手⑹而取西河之外。
使 自相争斗 因此 毫不费力 黄河西面的大片土地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拱手:两手相合
孝公既 没,惠文、武、昭襄⑺蒙 故 业,因 遗 策⑻,南 取汉
已经死了 王 王 王 继承已有的基业 因龚留下来的策略 向南
没通殁 蒙:接受,继承 南:名作状
中,西举⑼巴、蜀,东割 膏腴⑽之地,北收 要害之郡⑴。 诸侯恐惧,
攻取 割取肥沃 收取关系重大的城池 (六国) 很害怕
西:名作状 东:名作状 北:名作状
会 盟而谋 弱秦⑵,不爱⑶珍 器 重 宝 肥 饶之地,以致⑷天下之士,
集会结盟 商量削弱的策略 吝惜 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 肥沃富饶 来 招纳 人才
合从缔 交,相 与 为 一⑸。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
缔结同盟 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从通纵
魏有信陵⑹。此四君者,皆明 智而忠 信,宽 厚 而爱 人,尊 贤 而重
公子 贤明聪慧 忠诚可靠 宽仁厚道 爱惜人才 尊敬贤能 敬重士人 信:讲信用
士,约 从 离 衡⑺, 兼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相约为合纵离散秦国连横的策略 同时并有
之众。 于是 六国之士,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 谋⑻;
众多的人才 在那时 贤能之士 这一类人替他们出谋划策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通其意⑼;吴
这 一班人沟通 意见
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⑽。尝 以
这 一批人统率 军队(他们)曾经用
十倍(于秦)之地,百万之师,叩 关⑾ 而攻秦。秦人开关延 敌,九国⑴之
攻打函谷关来 进攻 迎击
师,逡巡⑵而不敢进。秦无亡 矢 遗 簇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
迟疑 前进 没有损失一根箭一个箭头 费用 精疲力竭了 因此
从 散 约 败,争 割地而赂秦。秦有余 力而 制其弊⑶,追亡逐
合纵拆散盟约破裂 争着 足够的力量(乘他们的)困弊制服他们 追逐逃走的
弊通敝,困顿,失败
北⑷,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⑸;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 强国请
败兵 躺着 上百万 盾牌 趁着有利形势 诸侯国家 分割 土地 (使) 请求
追、逐同义北:败北,溃败 因利、乘便同义,指“从散约败”“追亡逐北”
服,弱国入朝。延 及孝文王、庄襄王⑹,享国之日 浅,国家无事。
投降 来朝拜 延续到 他们在位 的 日子很短 大事
享国:君主在位之日
第二课时
及至始皇,奋 六世 之余烈⑺, 振长策而御 宇内⑻,吞 二周⑼而
发扬 (先王)遗留 下来的功业 用武力 来 统治全国 并吞东西二周
及、至:同义复词 振:举起 策:马鞭
亡 诸侯,履 至尊而制 六合⑽,执敲扑 而鞭笞天下⑾,威 震 四
灭亡了(各国)诸侯 登上了帝位 控制天下 用严酷的刑罚来 奴役天下的百姓 威势振慑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六合:天地四方 执:拿 鞭笞:名作动,奴役 笞:竹板
海。南 取百越⑿之地,以(之)为 桂林、象郡⒀;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⒁, 向南夺取 土地 把那里 命名为 郡 首领 低着头表示服从
南:名作状 地:土地 系颈:用绳子套着脖子
委命 下吏⒂。乃 使蒙恬⒃北 筑长城而守 藩篱⑴,却⑵匈奴(于)
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 然后 在北边 来 守卫边防 击退 到
委:交给 北:名作状
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 而报怨。于是(秦始皇)
以外的地方 来放 拿起武器来 报仇
胡:匈奴的合音 弯弓:挂满弓,弯:使……弯 愚:使……愚蠢
废 先王之道,焚 百家之言⑶,以愚 黔首⑷;隳⑸名城,杀 豪杰;收天下
废除 法度 焚烧各学派的书籍 来 愚弄老百姓 毁坏 杀戳 收罗
之兵,聚之(于) 咸阳,销 锋镝⑹,铸 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兵器 把它们 集中到 销毁兵器 铸造成为 来 削弱 百姓的
锋:兵刃 镝:箭头,锋镝,借代,代兵器 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十二金人
然后践 华 为 城,因 河 为 池⑺,据亿丈之城⑻,临不测之渊⑼,
反抗力量 凭着华山当作城墙 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 守着 占据
践:登,引申为凭着 亿丈之城:指华山 不测之渊:指黄河
以为 固。 良 将 劲 弩 守 要害之处,信 臣⑽精 卒 陈 利
来 作为固守的凭借 派优秀的 用强弓劲弩守卫险要的 地方 可靠的大臣 精锐的军队拿着锐利的
兵 而谁何⑾。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金 城⑿千里,
武器 呵问他是谁 平定 心里 认为 这样坚固 坚固的城池 方圆千里
子 孙 帝 王 万世之业也。
是子子孙孙称王称帝万代 的 基业
帝、王:名作动称王称帝
始皇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⒀。然 陈涉 瓮牖绳枢⒁之子, 隶⒂
(他的) 震动 边远的地区 然而 是 门轴 穷人家的孩子 是
殊俗:不同的风俗 瓮:名作动,用瓮作 绳:名作动,用绳系 通氓,耕田隶:奴隶
之人,而迁徙之徒⒃也;才能不及中人⒄,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
是被征发守边的人 平常的人 没有 的贤能也没有
朱、猗顿⒅之富; 蹑足⒆(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⑴之中,率疲弊之
富有(他)出身 于士兵 的 行列 起事 田野 之间
蹑足:踩脚,插足,参加 行伍之间:士兵之中 阡陌:田间小道,南北叫阡,东西叫陌
卒,将 数百之众,转 而攻秦;斩 木 为 兵,揭⑵竿 为旗,天下 云
士兵 带着 几百人 回过头来 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 竹竿 的人像云似
云,名作状 集 响 应,赢 粮而景 从⑶。山东⑷ 豪俊 遂并 起而亡
的聚集起来像回响声一样响应 担着粮食 像影子一样跟从 东方诸国的英雄豪杰就 一同起来
响:名作状, 景通影,名作状 亡:使……灭亡
秦族矣。
反抗推翻秦王朝
且夫 天下 非 小 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
再说 (秦朝的) 并没有变小变弱 像自己原来的样子
且:表示承接上文的连词夫:发语词,两个连用比单用“夫”语气更强烈于: 表比较
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棘矜,非 地位 尊贵 农具木棍
通锄 棘通戟 矜戟柄
于钩戟长铩也⑸;谪戍⑹之众,非抗⑺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
锋利 长矛 被征发守边的众人 强
长铩:长矛 于:表比较
兵之道,非及 向时⑻之士也。然而成 败 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 东
道理 赶不上先前 的 谋士 成功失败不同 假使拿崤山以东
异变:同义
之国 与陈涉度 长 大⑼,比 权 量 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
的 各国诸侯 量量长短比比大小, 比较权力衡量力量 就 能 相提并论
同年:相等
区区之地,致 万乘⑽之势,序 八州⑾而朝同列⑿, 百有余年矣;然后
小小 获得天子 权势 统制 使六国诸侯向他朝拜 又
致:造成,获得 序:名作动,按顺序排列,引申为管辖,统治 朝:使……朝拜
以六合为 家,崤函为 宫;一夫作难⑴而七庙隳⑵, 身死(于)
把 天下 变为自己的家 作为内宫 陈胜 发动起义 秦朝的宗庙毁灭 (秦王子婴)自身死在
人 手⑶,为天下 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⑷。
别人手里 被 人嘲笑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攻和守的形势不同,而秦王不施行仁义的缘故
第三课时
一、写作特点:
(一)从大量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
这是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课文前四段,按时间顺序,详略有致地概述了秦从攻到守,由兴而亡的全过程。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渲染秦的强盛,这就与秦的迅速灭亡形成强烈的反差,读到这里,人们不能不产生一个疑问: 为什么“攻”的时候,秦国所向披靡,锐不可挡;而“守”的时候,竟土崩瓦解,一朝覆亡呢?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由史出论,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最后一段是议论,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是记叙思想内容的深化。议论和记叙的关系,是观点和材料、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二)进步性与局限性:
这个结论表明作者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是从维持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但因为它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它的仁义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
本文还描述了陈涉起义这一历史事实,并肯定陈涉起义的必然性、正义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统治中的作用与地位。作者不仅看到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可见,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但他在描述陈涉的平凡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阶级的本性,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
(三)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既渲染秦的强盛,又权力铺写诸侯合纵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有两个作用:(1)反衬秦国之强,诸侯罗致人才,约从离衡“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并列出战国四公子的姓名,备加称颂,历数六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人才,具体姓名达20人之多,可下文明确点出这次行动的结果──秦国开关延敌,诸侯不战而自困。所以越是写诸侯人才众多,就越反衬出秦之强大无敌,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2)和陈涉对比。 作者正是通过秦不亡于地广人众的诸侯,而亡于在各方面都远不及诸侯的陈涉这个史实,引出结论。前半篇以诸侯作反衬,极写秦国之强,后半篇也以诸侯为反衬,极写陈涉之弱,将秦国与陈涉都向两极予以强化,这样对比更为鲜明,悬念更为强烈,结论也更为可靠。
(四)对偶排比句式的广泛运用:
本文有辞赋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叙述的极力铺张上,如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和同义词,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此外,有些地方显然是夸张的, 有纵横家的遗风)感情充沛而强烈,具有强烈的论辩力量。例: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瓮牖绳枢之子,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度长 大,比权量力”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二、板书分析: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条件┤
│ └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一、秦国崛起┤
│ │ ┌内政:立法度,务耕织,修战具
│ └策略┤
┌处进攻之势┤ └外交:连衡而斗诸侯
│ (扬) │ ┌秦 :蒙故业,因遗策
│ └二、秦势日强┤六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结局: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朝│ ┌外:威震四海┤
兴│ │ └却匈奴七百余里
衰┤ 由攻转守 三、一统天下┤
的│(由扬转抑) │ 废道,焚书
原│ └内: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隳名城,杀豪杰 “过秦”开始
因│ 收天下之兵
│ ┌秦 :余威震于殊俗
│ ┌四、陈涉亡秦┤陈涉:十分平庸(从地位、才能、品德、经济等方面说明)
│ │ └结局: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矣
└处守卫之势┤
(抑) │ ┌势力,非小弱;地利,向若也
└五、秦亡原因┤陈涉:与六国不可同日而语(陈涉同灭亡六国之强秦比较)
└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