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必修三(1-4)单元写作导航
单元写作导航一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二、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主要区别
1.两者的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小说、通讯、报告文学、日记、寓言等)多以写人记事为主,多有故事情节,结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有些记叙文还有序幕、尾声),要求有清晰的线索。
议论文(包括说理散文、随笔、杂文、生活评论等)以阐述事理为主,多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结构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
2.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
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原生态的生活),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
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3.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记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论点一般要安排在开头,尽管也有些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但一般不提倡,尤其是应试作文更不提倡这样安排。
中心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性句子。命题作文要从题目中提炼出论点,若题目含意宽泛,一定要细化。材料作文要认真分析材料,据材料主旨概括出中心论点。若是话题作文,则需根据话题确定论点,有时所给材料的主旨也可作为论点。
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论据通常有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3.论证。
论证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又叫事例论证。作用是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引用论证(又叫道理论证。作用是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比喻论证(作用是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对比论证(主要是正反对比论证。作用是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形式
1.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常见结构。
(1)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如写《稳中求胜》一文,可以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正反对比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如写《公则生明》一文,可以在本论部分先引用材料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如写《正直是做人的根本》一文,可以先摆出一高考状元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该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纵贯式结构方式。在论证思路中,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纵贯式。如写《诚信所至,金石为开》一文,开头可以先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构成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能显示出较高的谋篇水平。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方法指导】
(1)审题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3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内容很直白,没有阅读难度,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乐于帮助贫困家庭;②第一个贫困家庭接受并感谢富翁的帮助;③第二个贫困家庭犹豫着接受富翁的捐助,但声明要偿还;④第三个家庭拒绝了富翁的捐助。
那么这内容下面的含意是什么呢,也不难解读出来:①富翁是白手起家的,他知道贫困对于一个家庭带来的痛苦,所以他富裕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捐助帮助贫困家庭,减轻这些家庭的痛苦;②第一个家庭高兴地接受了富翁的帮助,说明富翁的捐助缓解了他家的困难,对他家起到了作用,减轻了他的痛苦;③第二个家庭也接受了捐助,说明他家确实也有困难,但这家人不认为接受捐助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把捐助看成一种借贷,需要偿还,本质上有一种“欠账还钱”的思想;④第三个家庭拒绝了捐助,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是中国古代崇尚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自尊人格的体现。
作文立意要从这些内容和含意的基础上进行即,作文应围绕“如何对待捐助这种慈善之举”来写作,如果只是抓住材料中的一两个词或短语来立意,就很可能走题,如从“白手起家”谈“创业”,从“十分感激”谈“感恩”等。所以说,考生如果能够围绕材料来立意,材料说什么,作文就写什么,自然就不会“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
(2)立意参考:
考生可从富翁的角度、家庭一的角度、家庭二的角度、家庭三的角度入手来写捐助与接受捐助(肯定与否定均可),也可以从不同家庭之间进行比较的角度来写,也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议论,等等。
【范文欣赏】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范文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端正慈善态度和提升慈善质量有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印第安人射的箭,很多都是自己制造的,箭杆的长短与材料、羽毛的轻重、羽毛离箭头的位置、箭头的重量与材料等等,都大有讲究,足够空气动力学家研究半辈子。有一次,一位牧师得了个机会问一位有经验的印第安射手造箭的心得。这位射手说,其实只要把箭杆削直了,其他的马虎一点都没有关系。如果箭杆不直,其他方面你就是做得完美无缺,也很难一矢中的。牧师感叹道: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团结协作、注重集体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老智慧,而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是中学生标新立异的现实追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是否纠结于这个问题?又有何感想?在学习和生活中又该如何取舍?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单元写作导航二
一、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中心论点议论文的核心,是整篇文章的统帅。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特别注意把中心论点写正确,写精彩,让这个中心论点成为这篇议论文的一个亮点。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论点要绝对正确。
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2.论点要态度鲜明。
所谓的态度鲜明,就是要求作者在文章论点当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是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见解是怎么样,都要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模糊其辞。
3.论点要新颖独到。
新颖是相对的,意思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论点要有针对性。
就是指我们的中心论点要“就事论事”,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要把握准命题者的意图,不能言东而写西。
二、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
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一)议论文论点分解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个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都为中心服务。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
如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爱,用心来传递》一文,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2.纵向分解法。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如《扫盲表彰会》一文这样分解论点: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业;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A.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分论点的设置要注意的问题:
设置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精警。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①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②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③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④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①和第③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开说必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①②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②后①;③④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④后③。如果①、③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总之,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意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方法指导】
(1)审题指导:
材料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同一个话题——“童心”。①作家丰子凯的话是用一种形象的语言来阐释“童心”。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光”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内心”。“直线”实指“纯真、天真、直率、单纯”,“不会转弯”是比喻孩子童言无忌,不会遮掩,不会拐弯抹角。②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是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提出质问,对“童心”泯灭的一种思考。在他眼里,童年与童心不成正比,而成反比,“童心的硬化”实指“童心”的丧失,人类童年的那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灵正变得冷漠,变成铁石心肠。作家赫胥黎对此感到吃惊和无奈。这也给我们带来思考:是什么让“童心”丧失?③英国作家戈尔丁的话显然是站在一个更大的视野去论述童心的价值意义。我们可以延着他的论述作一番推论:一个失去童心的人,是真正沉沦的人;一个失去童心的社会,是真正沉沦的社会,一个失去童心的世界,是真正沉沦的世界。
(2)立意参考:
从正面切入:让我们同心与时代一起跳动、童心不泯、童心永恒、青春永恒、灵魂永恒;从反面切入:同心硬化、青春硬化、灵魂硬化、探究人类(成年人)失去童心的社会原因等等。
【范文欣赏】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范文点评】
本文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以“遗失的童真”为题,切合题意。行文思路清晰,先提出“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的问题,然后分析指出原因是社会的沾染、家长的扼杀等造成,可谓一针见血。接下来作者从正面肯定坚守童真的意义,最后呼吁珍惜童真。文章对现实做了一定深度的解剖,经典材料信手拈来,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文采斐然。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面向阳光,你获得的是明朗、温暖与舒适,但你的眼睛有时会被灼伤。
背向阳光,但你看到的可能是被照见的阴影。
你更愿意面向阳光还是背向阳光?对此你有什么体验或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吩咐弟子到河对岸的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来到河边一看,目瞪口呆: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河面波涛汹涌,根本无法渡河。弟子们只好空手折回禀报师傅;而一位小和尚却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单元写作导航三
一篇议论文,提出论点以后,还要运用论据来证明。我们在写作中,要选用最恰当的论据,只有这样,论点才能获得最有力的支撑。
所谓最恰当的论据,就是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要挑这样的论据,首先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例如下面三个材料:
例1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例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例3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