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8 兰亭集序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8 兰亭集序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兰亭集序》导学案5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兰亭集序》 导学案
主备人:李思伟 审稿:吴绪磊 
时间 2009 324 
教学目标:
1、   了解序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色。
2、  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3、  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等。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一 文体简介(有关“序跋”) [A]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
二 作者介绍 [A]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三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书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总述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四  预习提示[A]
生字:  
癸(  )丑    修楔(     流觞(      游目骋(    )怀    趣(   )舍万殊    齐彭殇(  )       会稽(     )     感慨系之(  )      曾不知老之将至(  )  
通假字:趣舍万殊(    )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②列坐其次      (      )
 ③信可乐也 (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      )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       )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⑦不能喻之于怀    (      )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⑨齐彭殇为妄作    (      )
五  品读课文
1在文中找处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B]
 
 
2从文中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B]
 
3作者感到痛苦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感到悲伤呢?[B]
 
 
4在快乐面前我们要有些理性的思考。哪位同学再谈谈自己的观点?王羲之的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留下叹声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凭借自己的精神与成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谁能举个例子?[C]
 
 
六当堂检测
1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 )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4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5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