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11 包身工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11 包身工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同类资源

《包身工》教案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课  题 包身工 课  时 2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 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B.艺术构思; C.细节描写; D.语言风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 
教  学重  点难  点 
教  具阳市学  具 
预  习 
要  求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复习  
      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其中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包身工》是一篇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告文学。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在上节课中我们分析了包身工们的实际年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被剥削程度。  
      Q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那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被他连踢带骂吆喝起床的“猪猡”如此“懒惰”?  
     A:豪华的不合时宜的穿着,揭示了那个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内心世界,与包身工们“衣服破烂”形成鲜明对比。  
 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的威胁下,经党挨打受罚而又只有两粥一饭的包身工们,每天从事繁重的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因而身体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点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难免一些人一时起不来。但这不能说明包身工们懒惰,反而和包身工们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Q2: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A: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  
      Q3: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A: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据”,所心“她们的身体”“包给  
      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写明“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当女孩子真的有事时,她们真的没脸见人了吗?  
      Q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我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质有了一个全面、概括地的了解,那么对于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书上所说的点面结合的中典型人物“芦柴棒”、“小福子”遭遇:烧火、生病、抄身、挨罚。这样写的作用是: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会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与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聂耳先生谱曲、;田汉先生填词的,当时有人提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如果选用这首歌,是不是感觉上太悲壮了。当时议论纷纷,最后周恩来总理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居安思危嘛!”我们现在学习这些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