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饮《鸿门宴》品味真善美—--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畅饮《鸿门宴》 品味真善美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相 明 祥
(绍兴县财经学校 ,浙江 绍兴 312069)
摘要: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揣摩《鸿门宴》的思想艺术,品味人格的真善美,鉴赏人性的真善美,咀嚼悲剧的真善美,领悟历史的真善美。
关键字:人格 人性 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名篇,是司马迁《史记》经典,是家喻户晓千古绝唱。至今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妇人之仁,不该放走刘邦,终致后来败走垓下自刎乌江,皇帝没做上,连性命也丢了,大业未遂,功亏一篑,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老谋深算,会办事能笼络人心,时运不佳能屈,机会来了能伸,皇帝就该他做。 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英雄,美丑错位,善恶颠倒,真假不辨,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来揣摩《鸿门宴》的思想艺术,品味真善美。
一、品味人格的真善美 “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利都无法使其泯灭的。”①项羽的人格魅力光照千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
项羽英雄,是古之定论。但项羽更是英雄中的豪杰。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垓下之围以一当百,自刎乌江笑迎死神,鸿门宴上,更是令人心曳神摇,惊心动魄,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率真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乘虚入关破秦,未建大功却欲称王,毫无愧疚,实非正人君子。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原谅,而且立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磊落而非卤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只有坦诚相见,才能捐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理应和衷共济,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军帐,责言相加,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大气而非愚钝愚昧。樊哙为救其主,敢做善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厄酒复饮,斗胆直陈,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正所谓惺惺相惜。 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介意,还网开一面,助其脱逃,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此非亡秦之续耳?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的项羽,一个集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气盖世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司马迁才给不是帝王的项羽作了本纪,进而成了《史记》中最突出的人物。
反观刘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既是刘邦的真实内心,也说明曹无伤说的是真话!
接着,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品味范增的这段话证明了两点:第一点,刘邦主观上欲王关中,尽管是小人,但志不在小,因此只是暂时压抑了贪于财货,好美姬的欲望。而原因是军事力量刘邦暂时不是项羽的对手。第二点,客观上刘邦也有成气候的条件。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刘邦的年纪和生正逢时。地利,刘邦占据了重要的关中地区。人和,刘邦的领导集团内部团结和谐。而这正是项刘矛盾激化的焦点所在。
刘邦为了在军事力量上能占优势,用时间换空间,用时间换实力的增强。先是忽悠项伯,再是忽悠项羽,说的都是假话,做的都是不择手段。刘邦人格的假丑恶已跃然纸上。
二、鉴赏人性的真善美 毛泽东反对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但并不否认有人性的存在。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②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质朴。 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亦有人之常情。 兵败垓下,退守乌江,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言为心声,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患难之中见真情,有自责,有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肯一死以谢天下,不愿苟活偷安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源于他的心地善良。一场“鸿门盛宴”把几个人物的内心世思演绎得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叫人拍案;一曲“四面楚歌”将一位英雄的侠骨柔肠热血肉心唱彻唱响,令人心酸;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爱的心酸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爱江山更爱美人,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肋,他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更需要爱情的滋润。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反之,他也知道阿房宫里的享乐,艳妃美姬的欢笑。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只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增实力,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 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 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
反之,司马迁把刘邦人性的假丑恶写得入木三分。先是保存实力,占据空虚之关中地区。再是假装不贪财货,不近美色。实是为称王贪天下财货占世上美色而掩耳盗铃。再是欺骗笼络项伯,瞒骗愚弄项羽,瞒天过海,欺世盗名。最后为了巩固争夺王位的阵营而残杀了曹无伤。难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无赖无耻是刘邦的招牌,残忍丑恶是刘邦的本性。拿儿女的婚姻作交易,用为寿笼络项伯的的感情。《鸿门宴》刘邦看出并利用了项羽人性的弱点,四面楚歌刘邦拿捏击中了项羽人生的软肋。背叛楚王是枭雄,杀韩信是奸雄,连自己父亲儿子都不要是没人性!
未得与项羽相见,这一时间差,产生的项刘之间的误解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曹无伤所言具是真实,曹无伤的善心使他不愿看到两军的残杀。范增是看透了刘邦性格的具有理智的谋士。他说真话,也不愿看到更多的人在改朝换代中因一着不慎而人头落地。项伯重情也有项羽仁的一面。儿女情长被刘邦忽悠,有知恩图报的思想,但善良而没有理智这是在为悲剧埋下伏笔。
张良有善良的本性,但在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中,只有利益,只未来的生死相卜。各为其主,帮着刘邦欺骗项羽。善于制造政治谎言。
项庄与樊哙的相似性,忠于其主,勇气可嘉,樊哙亦善于言辞。本性善良,但在各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时也异化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三、咀嚼悲剧的真善美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④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人格的真善美,人性的真善美,人的生命力,从社会来讲就是生产力。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时! 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 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 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所谓无毒不丈夫,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 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 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 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刘项之间的楚汉战争,刘邦的十万军队要打败项羽的四十万军队,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势所必然要残杀更加多的生命,生灵涂炭,生产力遭受极大的破坏,社会发展倒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滞后。项羽的个人悲剧进而扩展为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悲剧。而历史上又多了一个小人得志的皇帝汉高祖。项羽的遭遇命运的悲剧何尝不是司马迁人生遭遇和悲剧命运的观照!
曹无伤是在鸿门宴后立即遭到刘邦残杀的一人,只有善良之心在当时武装斗争的险恶环境里是悲剧的必然注解。而项伯,项庄,范增等人也正象范增预言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声重重的叹息,千种怨忿,万般无奈。阶级社会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逃脱不了千百万人头落地的历史现实。
四、领悟历史的真善美
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天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去品味《鸿门宴》中的真善美。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⑤。《鸿门宴》思想艺术的真善美出自历史的真善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⑥ 虎兕出柙,龟玉被毁。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项羽是时代的英雄,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带有思想的局限性,带着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终于在人民的起义声中结束了。但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和人性的大辱写成的《鸿门宴》却成了千百年来供人们畅饮的盛宴。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投机取巧者成功成名,老实勤奋者任劳任怨。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去认识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真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充满着血腥。人性异化,真善美扭曲。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吃人”。吃掉了真实,吃掉了善良,吃掉了美丽。
人类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 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开创未来!
注:
①《人格的提升》柏建华著,《现代商业银行》2005年第3期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8页。
③李清照《夏日绝句》
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第1卷第191页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汉文学史纲要》第9卷第420页
⑥《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