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月考试卷

龙山中学2008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龙山中学2008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请从高中第一次的考试做起,诚信考试,书写工整。本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
一、(28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悉怨的姑娘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
    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以待毙,就让我们勤奋学习。
    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退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孤独而寂寞)
    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水深而清)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清而浅)
    ④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⑤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
    ⑥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6.对《雨巷》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丁香”是中国古典诗句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哀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7.《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二、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8—9题。(8分,每小题4分)
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
杜  牧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9.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16分,每小题4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0.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11.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理。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13.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四、阅读下列一篇现代文,完成14-16题。(14分)
看     树
高林瑜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担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
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4.“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1+2分)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8分)
春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答题卷 2008.10.3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总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至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答案 
14.“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1+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8分)
春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看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与翻译(15分)
17.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3)_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仁者乐山。”
18.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3分)
(1)沛公军霸上
  译:                                 
(2)距关,毋内诸侯
  译: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                                   ________________
六、梳理探究与语言运用(9分)
19、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矛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矛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一代文章推__________;毕生心血似__________。(2分)
20、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分)
拗  拥  驽  痘  绑  抢  扬  痱  织  抓  
答:                                                                     
21、根据所给的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文字。(5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
       责备是高音,
       呵护是低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七、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是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