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精选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外阅读精选
(二).阅读《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7.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4分) 18.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        、        的优秀品质。(2分) 19. “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 “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 21.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2分) 22.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3分)   事例: 心理感受: 17. 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18. 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19. 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20. D   21.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2. 略 (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
(二)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
门的悬念(共16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6.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
结合批注,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3分)
一棵大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 陈丹燕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幸福源于_______!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大树总是在说“抱歉”,可该抱歉的不应是大树啊!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大树的一片爱心在“尽力”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3分) 幸福源于_______!(限四字)


  2.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3.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3分)

4.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4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________。
(二)(甲)1.合文意即可。参考:无私奉献

  2.要 谈看法时要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或针对男孩子的索取,或针对大树的给予,语言通顺即可。

  3.符合“奉献”和“关爱”主题的即可。参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略(表现男孩儿贪得无厌或悔过自新的内容均可)
(三)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 )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慈悲 E.朦胧 F.隐约 G.依稀 H.模糊 17.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 18.“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19.“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4分) 20.“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 “孝子”的表现。(4分) 21.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16.C E 17.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18.“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19.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20.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 21.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 四、深层阅读赏析:(2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13分)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27.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分)
答:
28.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答:(1)
(2)
29.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答: 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1.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四(一)27.(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8.(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29.(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30.(2分)D
31.(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五)读下面新闻做题:(2分)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黄全权)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
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20.请你给这则新闻拟个题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